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周瀟梟 北京報道 近年來,國際經貿投資環境的不確定性有所提高,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規模有所下降。為了應對這些不利挑戰,各國均在出臺政策吸引和鼓勵外商投資。
7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稅務總局、國家外匯局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實施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若干措施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對外發布,出臺了一攬子舉措用以鼓勵外資企業擴大再投資。
除了增量外商投資,再投資也是穩外資的重要方面。所謂再投資,就是外資企業利用在中國境內取得的投資收益,進行追加投資或者投入新項目的行為。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針對當前外資企業再投資管理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在征求專家意見、地方調研等基礎上,與相關部門一道研究起草了有關鼓勵措施?!锻ㄖ肥巧罨馍掏顿Y促進體制機制改革,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的重要文件,有利于各有關方面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促進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
新增稅收抵免優惠政策
《通知》明確指出,依法實施并落實相關稅收支持政策,鼓勵境外投資者在華再投資,促進形成更多有效投資。
此前,圍繞鼓勵外資擴大再投資,有關部門已經推出了一些優惠政策。比如,6月30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商務部三部門聯合對外發布《關于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稅收抵免政策的公告》(下文簡稱《稅收抵免政策》),明確“境外投資者以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利潤,在2025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期間用于境內直接投資符合條件的,可按照投資額的10%抵免境外投資者當年的應納稅額,當年不足抵免的準予向以后結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同外國政府訂立的稅收協定中關于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適用稅率低于10%的,按照協定稅率執行。 ”
為了鼓勵外資擴大再投資,2018年以來我國一直執行外資再投資“遞延納稅”的優惠政策。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享受外商再投資遞延納稅政策的外商在華再投資金額達1622.8億元,同比增長15%,再創新高。通過“遞延納稅”的優惠政策,較好地激勵了外資的再投資行為。
新出臺的《稅收抵免政策》,則在“遞延納稅”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定規模的“抵免”額度,優惠力度更大。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應用經濟系主任葛玉御對記者表示,這個政策是現有“遞延納稅”政策的進一步升級。比如,境外投資者拿到中國境內居民企業分配的1億元利潤,假定其股息適用的預提所得稅稅率是10%,應該納稅1000萬元。如果該境外投資者將1億元全部用于境內再投資,在當期就不用交稅,等到收回投資的時候再交稅,這就是“遞延納稅”。這次新政給了更大的優惠,就是在遞延納稅的基礎上,還給予1億元的10%,也就是1000萬元來抵免境外投資者當年的應納稅額。假設該境外投資者當年應納稅額是1500萬元,則抵免之后只需納稅500萬元;如果當年應納稅額是800萬元,則抵免800萬元,剩余200萬元可以向以后年度結轉抵免。
致同會計師事務所分析報告指出,為進一步穩外資、促投入,提高外資留存再投資的積極性,相關部門在現有的“遞延納稅”優惠基礎之上,推出“稅收抵免”機制。這兩種機制本質上都實現了利潤在投資階段不實際繳稅,但“稅收抵免”機制更加明確地賦予納稅人一定額度的“稅收資產”,并允許其結轉使用,激勵效果更直接。《稅收抵免政策》還引入了5年的門檻,只有投資持滿5年再撤資,才能保持已獲抵免額度不受影響,更加強調長期投資承諾,對短期套現行為設定了額外的稅收成本?!抖愂盏置庹摺愤€設定了優惠政策窗口期,明確政策適用時間為2025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期間,一方面釋放積極信號,鼓勵境外投資者盡早行動,把握這幾年優惠窗口;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稅收優惠政策“有進有退”的靈活調整思路。
有針對性的政策組合
除了稅收優惠政策,《通知》還圍繞土地要素配置、簡化辦理流程、便利外匯資金使用、加大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出臺了支持政策。
比如,優化土地要素配置。《通知》明確,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內再投資時,靈活采用工業用地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出讓等方式,降低初期用地成本,具體方式按照現行鼓勵支持政策執行。
比如,優化簡化有關辦理流程。《通知》明確,外商投資企業以全資方式在境內新設立的法人企業,申請辦理其母公司已經獲得的行業準入許可,對于符合基本條件的,行業主管部門可依法優化簡化辦理流程、縮短辦理時間。
比如,便利外匯資金使用?!锻ㄖ访鞔_,外商投資企業以合法產生的外匯利潤、境外投資者以境內合法取得的外匯利潤開展境內再投資的,相關外匯資金可以按規定境內劃轉。在符合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且境內所投項目真實、合規前提下,外商投資企業以外匯資本金或其結匯所得人民幣資金開展境內再投資,被投資企業或股權出讓方無需辦理接收境內再投資登記手續。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崔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到2024年底,外商累計在華投資設立的企業超過123.9萬家。外商投資企業的再投資和境外新流入的投資一樣,都能夠形成新的生產能力,都能夠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新的稅收貢獻。因此,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再投資和鼓勵新流入的外資,同樣具有積極的意義。近年來,鼓勵外商投資、促進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很多政策,大多同時適用于再投資。這次推出的一系列鼓勵政策,是在鼓勵再投資方面最有針對性、最成體系的政策組合,涉及專門針對再投資的相關政策的方方面面。這些政策有些在近期已經逐一落實,有的將盡快落實。
崔凡進一步指出,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的稅收抵免政策,是在已有的利潤再投資遞延納稅政策基礎上推出的進一步的優惠政策,有利于鼓勵境外投資者境內再投資。與此同時,《通知》推出的一系列鼓勵政策可以共同作用,協同發力。鼓勵外商投資包括再投資,根本在于通過政府部門的“放管服”改革和制度集成創新,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在這方面,相信有關部門以及各地方政府,特別是自貿試驗區,還會持續努力,為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通知》的出臺再次表明歡迎跨國公司長期投資、持續深耕中國市場的開放態度。切實發揮重大外資項目工作專班作用,適時推出新一批重大外資項目,將更多符合條件的再投資項目納入清單管理和跟蹤服務,開辟綠色通道推動項目加快實施。結合當前外資企業再投資時關注的重點領域,研究出臺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領域以及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形成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