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新勢能:“十四五”期間居民服務性消費年均增長9.6%

2025年07月18日 20:16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張旭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張旭 北京報道 7月18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相關負責人出席并介紹“十四五”商務高質量發展成就。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在消費方面,過去四年社零總額年均增長5.5%,今年有望突破50萬億元人民幣。吸引外資方面,“十四五”以來累計吸收外資已超過7000億美元,提前六個月完成預期目標。

回顧“十四五”,商務部部長王文濤總結道:“商務發展頂住了一波又一波的沖擊,經受住了歷史考驗,消費、外貿、外資、對外投資合作等各領域主要目標指標進展符合預期,重大任務順利推進,商務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進展,為‘十四五’圓滿收官作出了貢獻。”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十四五’期間,商務部梳理出臺多項規劃,為產業升級提供結構性支撐。在實踐中,優化貿易結構、培育數字商務、服務型貿易增長以及強化物流和供應鏈韌性等方面成效明顯。面向未來,商務部強調繼續深化開放型經濟改革,推動數字經濟與傳統商務融合,加快商務體制機制創新。通過系統‘施工圖’方式,商務工作將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全局,支撐‘十四五’圓滿收官,為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新消費亮點紛呈

當前,我國消費市場規模穩居全球第二,過去四年社零總額年均增長5.5%,今年有望突破50萬億元人民幣。服務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占比提升3.5個百分點,達到46.1%。

新型消費蓬勃發展,新業態新場景豐富多樣,人民美好生活更加具象、鮮活。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60%左右,主引擎作用持續凸顯。我國強大國內市場優勢顯著提升、活力顯著增強。

王文濤用四個關鍵詞概括了“十四五”期間消費的變化和亮點,分別是“擴容”“提質”“煥新”“開放”,即超大規模市場體量更大、品質消費走進了千家萬戶、新型消費亮點紛呈以及國內外市場聯動互促。

“人民群眾的生活從原來的‘過日子’變成‘過好日子’。”王文濤談到,“十四五”期間,在商品消費方面,商務部推動出臺了系列支持政策,比如消費品“以舊換新”,智能消費和綠色消費提升了大家的生活品質。

自去年9月至今,限額以上單位的家電類商品零售額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2024年新能源車保有量較2020年增長5.4倍,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已經超過50%,達到了50.2%。截至2025年上半年,以舊換新帶動銷售額2.9萬億元,約4億人次享受補貼優惠。

“十四五”期間,我國服務消費進入了快速增長階段,2020—2024年,我國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年均增長是9.6%,服務消費增長快于商品消費。

為進一步擴大優質服務的供給,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針對性施策,對外開放“做加法”,對內放開“做減法”,解決供給側優質服務的短缺。

“加法”指的是擴大醫療等領域的開放試點,引進更多的優質服務;推動出臺支持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1+N”系列政策,開展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減法”是減少限制性措施,豐富服務供給。

展望“十五五”,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消費市場的潛力大、韌性強、活力足的特點沒有變。

王文濤表示:“商務部將在總結‘十四五’的基礎上,把一些好的經驗、好的做法,對中國市場有效的、深受老百姓歡迎的政策,轉化為常態長效政策。此外,還將因時因勢出臺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進一步激發商品消費發展動能,釋放服務消費潛力,放大新型消費帶動效應,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做強國內大循環。”

對于擴大消費,洪勇建議,可以對家電、新能源車繼續實施以舊換新,加上金融工具對接,有效鞏固高品質耐用消費常態增長;同時,將消費補貼政策從商品領域延伸至文化旅游、健身、體育賽事等服務消費,彌補優質服務供給不足的短板,并為服務業注入持續流動性。還可以通過常態化激活夜間經濟,完善夜市攤位管理、延長公共交通運營時間、設立夜經濟集聚區,為餐飲、文創、演藝、旅游和無人機表演等創新業態提供常態支持,激發夜間消費新潛力。

洪勇表示:“長期來看,可以將服務消費補貼、夜間經濟激勵與數字平臺升級、人才培訓、標準建設融合,形成‘商品補貼+服務激勵+場景升級+數字賦能’的復合型政策框架,深層次釋放消費潛力,全方位擴大內需,實現國內大循環的長期韌性與活力。”

“投資中國”金字招牌持續擦亮

王文濤在發布會上用“頂住壓力,展現韌性”以及三個關鍵字來總結“十四五”期間的外貿工作成就。

第一個關鍵詞“大”,貿易大國地位鞏固。2024年貨物貿易規模6.16萬億美元,較“十三五”末的2020年增長了32.4%,連續8年穩居全球第一。在服務貿易方面,服務貿易規模首破1萬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第二個關鍵詞“強”,是貿易強國建設步伐加快。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貿易強國的“三大支柱”不斷夯實。2024年,貨物貿易中高技術產品出口占比達到了18.2%。外貿新業態潛力持續釋放,2024年跨境電商進出口2.7萬億元,比2020年增長67%。2024年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額比2020年增長38%。

第三個關鍵字是“韌”,外貿韌性和抗沖擊能力顯著提升。積極優化國際市場布局,貿易伙伴更加多元,東盟連續5年保持我第一大貿易伙伴,今年上半年貿易額又同比增長9.6%。2024年,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比重超過了50%。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院長張曉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十四五”期間,外貿展現了韌性和新動能。市場更加多元,歐美市場之外,我國外貿在新興市場展現了良好的增長;除勞動密集型產品外,在新能源等新興領域展現了充分的競爭力;各類外貿主體和外貿新業態都促進了出口的增長。

張曉濤表示,“‘十五五’外貿要提質增效,一方面是進一步踐行市場多元化戰略,主動對接需求匹配產能。另一方面,在制造業領域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進一步挖掘服務業競爭力,在進口和出口兩方面都要發力。”

在吸引和利用外資方面,“量大質優”成為主要特征。

“十四五”以來我國累計吸收外資已超過7000億美元預期目標,提前六個月完成預期目標。“投資中國”金字招牌持續擦亮,引資結構不斷優化。產供鏈國際合作有序推進,對外投資年均增速超過5%,穩居世界前三,對外承包工程整體穩中有升,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簽署了多份產供鏈合作備忘錄。

外資企業正不斷加碼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十四五”時期,累計新設外資企業22.9萬家,比“十三五”時期多2.5萬家。外資企業貢獻了全國1/3的進出口、1/4的工業增加值、1/7的稅收,創造了3000多萬個就業崗位,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2024年,高技術產業引資占比達34.6%,較2020年提升6個百分點。

在第三屆鏈博會開幕式上,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表示:“75個國家和地區、651家參展企業,境外參展商占比提升至35%,實際參與產業鏈合作的企業達1200家。”

對于中國供應鏈與外資企業的關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國供應鏈正在進行深刻轉型,呈現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等特征,走向高端的同時成本也不斷降低。完善的供應鏈和統一大市場,這些都對跨國企業具有極大吸引力,使得他們愿意加碼和投資中國。

在為外資營造良好環境方面,商務部副部長凌激概括為“三個優化”和“一個健全”。“三個優化”指的是開放環境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的優化法律政策環境優化;“一個健全”,指的是服務保障體系更加健全。

在開放環境方面,凌激進一步解釋道:“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取消了制造業外資準入限制,同時在部分地區開展云計算、生物技術、獨資醫院等開放試點。在20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省市開展了1100余項試點任務,印發國家級經開區高質量發展政策文件。”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 |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一区不卡 | 午夜福利资源片在线 | 色欧美4477福利网在线观看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综合 | 在线看黄Ⅴ免费网站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