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隆平高科副總裁:雜交水稻開辟全球糧食安全新思路??

2025年07月24日 17:23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舒曉婷
種子被譽為推動農業發展的“芯片”,種質資源則是“芯片”之“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舒曉婷 北京報道

“雜交水稻技術出海為發展中國家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相較糧食貿易更加高效和綠色?!痹∑睫r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隆平高科)副總裁、董事會秘書胡博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

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在北京舉辦。胡博在綠色農業分論壇上發言稱,綠色農業意味著保障消費者吃得飽、吃得好的同時,在生產過程中對自然環境更加友好。作為種子公司,隆平高科的解決方案是從產業最上游推動農業的綠色可持續,通過在當地育種、提高當地產量,從而降低貿易帶來的運輸成本和碳排放。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繼續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胡博在鏈博會期間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除了對基因測序儀國產化等硬件方面的需求外,研發、品種推廣等數據積累也需要時間。不過,中國龐大的市場,以及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合作潛力,都為中國在生物育種領域的發展提供了獨特優勢。

種子被譽為推動農業發展的“芯片”,種質資源則是“芯片”之“芯”。目前,包括隆平高科在內的諸多企業都在努力構建全球“穿梭育種”,即運用種質資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進行育種創新。2017年,隆平高科與中信農業產業基金聯合收購巴西玉米種業資產,成立隆平巴西公司?!拔覀円劳邪臀髀∑焦?,可以獲得全球特別是熱帶亞熱帶玉米種質資源的備份。這為創新品種、推動中國生物育種技術邁上新臺階奠定了良好基礎?!焙?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

隆平高科1999年成立,2000年上市,是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作為主要發起人之一創立的高科技現代化種業集團,第一大股東為中信集團。隆平高科參與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2013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依托“雙全雙零”質量管理模式(以“全生命周期、全業務流程”管理實現“產品質量零缺陷,服務過程零遺憾”的目標),隆平高科2024年榮獲第五屆中國質量獎,成為中國農業領域首家獲得此項殊榮的企業。

(隆平高科副總裁、董事會秘書胡博 中國貿促會供圖)

“中國碗”里裝更多“中國糧”

《21世紀》:你今年參加鏈博會有何收獲?鏈博會對于促進種業企業與其上下游產業鏈協同有何作用?

胡博: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在整個農業產業鏈中發揮著很大作用,包括助力糧食增產、農業綠色發展與產業創新。當前,食品企業競爭白熱化,創新也在一定程度呈現同質化,因此愈加尋求與種業企業的合作,共同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創新與價值提升。依托鏈博會這一平臺,可以讓種業在農業產業鏈中的價值得到更多關注,并為從種業端到消費端的上下游企業開展合作搭建“橋梁”。

《21世紀》:隆平高科業務有何亮點?

胡博:隆平高科是國內領先的“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主營業務包括雜交水稻、玉米和小麥三大主糧,和黃瓜、辣椒、谷子、食葵等專精特新種業業務,以及種糧一體、農民培訓、農業援外等農業服務。

自2016年中信集團戰略入股以來,隆平高科堅決貫徹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作為“種業國家隊”的主力軍、排頭兵,隆平高科以“隆平種、中國芯,國家情懷、中國質量”為責任擔當,加快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流現代種業企業。

在中國大面積推廣(種植超10萬畝)的品種中,隆平高科的水稻品種為46個,累計推廣面積為20625萬畝,其中綠色超級稻12個,累計推廣面積為9904萬畝。農業農村部公布的2023年度全國推廣面積前十大水稻品種中,隆平高科品種占7個;前十大玉米品種中,隆平高科品種占3個;前十大小麥品種中,隆平高科的“中麥578”位居第四。

全球范圍內,目前隆平高科的種子年銷量為2.93億公斤,自主研發的良種年推廣面積達2億畝(其中國內約1.2億畝),年增產糧食50億公斤,年助農增收超過130億元。

《21世紀》:隆平高科品種得以大面積推廣主要受益于哪些因素?

胡博:我認為關鍵在于科研投入和產業服務、推廣能力。

我們采用“內研外引”策略,常年保持10%左右的研發投入,構建了以商業化育種體系、DT+BT智慧育種平臺等為核心的自主創新體系,并強化自主研發與科研院所的緊密合作,開展前沿科技創新突破,努力提高糧食單產,確保“中國碗”里裝更多“中國糧”。

營銷和推廣也十分重要。隆平高科通過系統的農業服務,幫助農民更好地開展種植管理工作,從而將種子產量優勢發揮出來。農業生產很難用標準化的要求進行規范,由于不同區域的氣候、種植習慣、機械化程度等有所不同,需要的品種也是不一樣的。我們需要選擇與當地種植條件匹配的品種,并在種植過程中給予指導。同樣的品種種植方法不同,產生的影響也不同。“良種+良法”,才能解決農民的種植收益與農業產量問題。

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

《21世紀》:目前,中國審定的轉基因玉米品種為161個,隆平高科占16個,示范推廣面積占比達30%。請問,你如何看待中國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前景?

胡博:包括轉基因、基因編輯在內的生物育種是育種領域的革命性技術。相較傳統雜交育種,生物育種通過測定基因型,篩選出所需性狀,可以提升育種效率、降低育種成本。轉基因抗蟲和耐除草劑玉米、大豆品種,有利于穩產、降低農民種植成本。

從全球范圍來看,歐美國家在生物育種領域起步較早。近年來,中國也在加大生物育種技術攻關投入,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有序擴大試點范圍,在保障環境和食品安全的情況下進行示范推廣。

在我看來,技術賦能需要與具體產業結合。中國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關鍵的一環在于基因測序儀的國產化。此外,研發數據積累也需時間。不過,中國龐大的市場,以及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潛力,都為中國在生物育種領域的發展提供了獨特優勢。

《21世紀》:中國是水稻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中國雜交水稻研究處于國際領先地位。請問,隆平高科在雜交水稻海外推廣方面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胡博:為了更好地支持發展中國家保障糧食安全,在中國政府的組織下,隆平高科持續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提供雜交水稻技術培訓等援外項目。2009年,隆平高科被商務部授予全國首家“中國雜交水稻技術援外培訓基地”。

目前,我們為全球100多個國家開展了260多場種子和種植方面的培訓,培訓了11000多名技術人員和官員,帶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糧食生產。其中,岡比亞農業援助項目作為隆平高科重點承擔的國家援外項目之一,至今已實施兩期。項目先后選派十余名農業專家,在援外專家指導下,非洲農民穆薩用短短5年時間將自己的農場發展為岡比亞最大的農場,種植面積從3公頃擴至100公頃,并服務周邊農戶面積2000公頃。從手工脫粒到全程機械化,單產躍升至均產約10.8噸/公頃,是當地平均產量的2-3倍。穆薩去年把自種大米送到湖南,今年6月再次帶著自畫的油畫送到湖南致敬袁隆平。

通常,雜交水稻援外項目為3至5年。項目結束后,我們綜合考慮當地的政局穩定、政策環境、種植規模與習慣、對外資的歡迎程度等情況,在一些國家通過商業化手段提供優質種子和栽培技術。經過中國政府的批準,我們已經在菲律賓、巴基斯坦等國家建立了研發中心,在當地選育種子資源進行科研與生產工作。這可以改善出口種子面臨的審批流程慢、成本相對較高的問題。并且,在當地培育的品種,更加適應當地種植條件和習慣,能夠更好地形成市場競爭力。

努力構建全球“穿梭育種”

《21世紀》: 2017年,隆平高科與中信農業產業基金聯合收購巴西玉米種業資產,成立隆平巴西公司。請問,隆平巴西公司對于隆平高科業務發展起到怎樣的作用?

胡博:隆平巴西公司是隆平高科走向國際化的重要平臺。首先,隆平巴西公司玉米種子業務在巴西市場份額達20%,穩居前三。這為我們將玉米業務進一步拓展至非洲市場夯實了基礎。其次,美洲是玉米種質資源最豐富的區域。我們依托巴西隆平公司,可以獲得全球特別是熱帶亞熱帶玉米種質資源的備份。這為創新品種和銷售創造了條件。再者,巴西對生物育種等農業技術高度開放,諸多跨國企業在當地開展技術創新。這有助于我們依托隆平巴西公司深化國際交流,推動中國的生物育種技術邁向更高水平。

《21世紀》:種質資源對于育種創新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胡博:種質資源是經過自然進化淘汰選育出來的品種,是育種創新的核心條件。目前,包括隆平高科在內的諸多跨國企業都在努力構建全球“穿梭育種”,即運用種質資源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進行育種創新。全球不同國家和區域的種質資源具有差異化特點。根據生物學理論,遠緣雜交可以形成獨特優勢品種。在水稻領域,我們更多是發揮中國在資源、研發、產業應用的優勢,將業務推廣至全球市場。在玉米領域,我們依托中國與巴西的合作,借力全球資源來提高中國的農業生產能力。

“良種+良法”:科技出海促進糧食增產

《21世紀》:袁隆平院士一生追求兩大夢想: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你對隆平高科未來繼續為上述兩個夢想作出更大貢獻有何期待?

胡博:我覺得一方面是加強研發投入以及與全球企業的合作,繼續推動糧食的高產高質。另一方面,我們希望未來繼續做好雜交水稻在海外市場的商業化推廣。對于隆平高科來說,我們通過科技出海、與當地企業建立合資企業的方式,做到風險相對可控。

中國的雜交水稻技術本質上體現了中國智慧與哲學,在當地育種和生產的“良種+良法”,為全球解決糧食安全提供了新的方案和思路。傳統上,市場化的貿易對于保障全球糧食安全起到一定作用,但并非最有效的方案。對于非洲一些國家來說,貧富差距沒有改善的情況下,糧食貿易能夠解決的饑餓問題是有限的,因為當地一些百姓無力負擔購買糧食需要支付的價格。

非洲耕地資源豐富,但缺乏好的種植技術和品種。而中國雜交水稻技術的海外推廣,依托科研、技術優勢,在當地培育適合種植的種子,可以有效促進糧食增產、緩解貧困與饑餓問題??梢哉f,中國的解決思路帶來了新的可能性,更加符合一些發展中國家的訴求,相較糧食貿易也更加高效且綠色。在本地生產兩三億公斤的種子,肯定相較運輸50億公斤的糧食更加“綠色”。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伊人依成久久人综合网 | 色综合网日本久久 |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 亚洲国产看片在线观看 | 日韩一级欧美动漫国产在线观看 | 在线视频国产制服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