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黎雨辰
當A股上市公司數量突破8000家、資管規模邁向35萬億,投資需求的日益多元,和公募基金行業從規模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都呼喚著一場生產方式的全面革新。
近日,由中歐基金主辦、21世紀經濟報道戰略支持的“向前一步”中歐制造·投研體系升級發布會成功舉行。會上,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首次在公開場合,系統闡釋了公司近年來全力推動的“工業化”投研體系升級戰略。
據了解,“工業化”的核心是從依賴基金經理的個體能力,轉向依靠團隊化、系統化的組織能力,以追求更持續、更穩定的投資業績。在整個公募行業向投研平臺化、一體化轉型的過程中,這一理念的構建,為基金經理如何清晰找準定位、如何在組織中發揮更好的主觀能動性,提供了行業性的長期樣本。
“我們不僅要讓優秀的人才愿意來,更要讓他們在這里變得更好、走得更遠。”竇玉明說。
在他看來,中歐基金的“工業化”,致力于讓高品質基金不再只是基金經理天分、資歷的偶然產物,而是在智慧的生產線上,能夠被可持續地生產出來。
構建工業化投研體系“三支柱”
中歐基金走向“工業化”的決心,基于公募基金投研體系從理念到流程的框架重構,更基于對整個行業未來發展路徑的深刻思考。
“上市公司數量的大幅提升和公募管理規模的持續增長,都讓相對獨立的基金管理模式不再能適應現在的發展。”竇玉明表示,“我們希望更加強調‘流水線’的生產方式,以專業分工和團隊合作,讓集體的智慧能夠在產品業績中得到體現。”
自2023年首次提出“資管工業化”理念以來,中歐基金就開始著力構建以團隊協作為基礎的投資管理體系,形成股票、債券、多資產和量化四大生產線,明確“專業化、工業化、數智化”三大行動方向,努力實現從個體驅動到組織驅動的轉型。
其中,專業化是體系化的基石,要求投研人員要長期深耕某一細分領域,以形成超越市場平均的認知深度。在竇玉明看來,優秀基金經理的成長應需要“10年研究+10年投資”的時間沉淀。作為以主動管理見長的公募管理人,只有強調做精做細,才能持續產生具有超額收益的洞見。
以科技賽道為例,據介紹,目前中歐基金形成了13位基金經理和12名研究員的科技戰隊,每人專注不同細分方向,以構建團隊在行業領域內的整體優勢。在研究團隊的專業化深耕之下,公司率先捕捉到了光模塊、AI巨頭等重大投資機會。
在專業化基礎上,工業化則致力于解決投資管理交流中的“語言不通”問題,讓專業人士能夠更暢達地分享其洞見。面對投研人員各自不同的投資理念,中歐基金通過提出“五要素模型”,使得公司內部權益研究框架和投資流程形成統一,顯著提高了內部討論與決策的效率。
據竇玉明介紹,通過標準化流程,公司研究員推薦股票的采納率實現了大幅提升:“研究員每推薦3只股票,平均有2只能被基金經理采納。”此外,中歐基金還通過辦公環境設計與激勵制度,塑造樂于分享的團隊文化,力爭賦能每一位成員。
數智化則代表公司正在推進的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在竇玉明看來,機器的廣覆蓋、高速度和強客觀性,都是帶來高勝率的重要因素。從長遠來看,現代科技的進步,也必然會為基金投資管理模式帶來深刻變革,構筑人機協同的新生態。
當前,中歐基金已將AI和大模型深度融入投研流程。其中,公司過去一年業績排名第一的中歐可轉債債券A背后(銀河證券排名,截至2025/6/30),量化模型的驅動便功不可沒——通過分析內部報告、會議記錄與市場數據,大模型的應用為基金貢獻了顯著收益。
多元視角下的投資新趨勢
沿著周期配置的思路與中歐基金的多元產品線,此次大會上,中歐多位基金經理還分別從多資產、科技、債券等不同視角分享了投資新趨勢。
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多資產配置正成為資產管理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對此中歐基金多資產投委會主席、投資總監黃華介紹,為應對投資策略中的“風口漂移”問題,中歐基金通過建立工業化流程式的投研體系,將策略研發分解為設計、生產、組裝和檢測四大車間,以實現更精細、更穩定的分工與協作。
具體來看,在設計車間,團隊專注于多元資產配置與風險預算分解,依據客戶具體需求定制差異化方案。生產車間集中投研力量,覆蓋股票、債券、衍生品等多類資產,持續豐富底層策略儲備。組裝車間由基金經理統籌,從組合波動率控制出發,通過科學分配風險預算完成大類資產配置,增強組合的可預測性與穩定性。檢測車間則負責持續評估風險執行情況,確保不偏離預設框架,并借助量化工具優化底層策略表現。
通過專業化、工業化和數智化的流程整合,中歐基金已形成包括中低波、FOF、養老等多系列策略產品體系,以系統化方式提升策略的適應能力和長期穩定性。中歐基金多資產及解決方案投資部解決方案組負責人、基金經理許文星表示,未來,中歐多資產團隊還將繼續推進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將更全面的模型融入風險決策過程中;二是積極探索衍生品應用,以實現更精細的產品結構搭建與風險對沖。
中歐基金權益研究部副總監、科技組負組長、基金經理杜厚良解析了科技變革中的投資邏輯與未來趨勢。杜厚良認為,當前科技投資領域呈現出海外硬件與軟件周期的復制趨勢。而在國內市場,硬件投資預計將成為核心焦點。與海外模式不同的是,國內發展路徑預計將遵循“硬件先行、軟件跟進”的節奏,其中AI端側應用預計在明年下半年迎來重大投資機會。
此外,中歐基金固收投資部研究總監、基金經理王申還分享了對債券市場的最新展望。在王申看來,中期低利率環境將會延續,且相較于現有水平仍有下降空間。同時從年內來看,現在仍未到達討論牛熊轉換的時點,經歷7月以來的市場波動后,債市目前的長端收益率正逐漸接近具有邊際配置價值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