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 研究員 石恩澤、吳佳楠
9月15日,粵港澳大灣區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發展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聯合實驗室”)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揭牌成立。
這不僅是大灣區科技協同創新的又一里程碑,更是對當前生成式AI發展關鍵挑戰,即“安全與治理”的一次有力回應。這標志著在“AI+”浪潮席卷千行百業之際,大灣區正積極探索一條以“安全底座”支撐“創新動能”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近年來,生成式AI的爆發式增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戰:深度偽造、數據泄露等風險隨模型的“隨機性”與“涌現性”而加劇;中小微企業技術代差顯著,防御能力薄弱;尤其是在粵港澳大灣區這個涉及三種法律體系的特殊區域,數據跨境流動與安全治理的協同更是世界級的難題。傳統的“事后監管”模式在動態、復雜、跨域的AI風險面前顯得捉襟見肘。
聯合實驗室的應運而生,正是直面這些痛點。它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封閉型實驗室,而是一個匯聚“政產學研用”多元力量的“創新治理聯合體”。這種“動態敏捷、多元協同”的模式,本身就是對人工智能時代治理方式的適應性創新。
同時,聯合實驗室通過粵港澳政府部門的政策引導以及龍頭企業及專精特新企業的技術實踐、頂尖高校院所的研究實力,旨在構建一個開放、共享、協同的生態系統。
聯合實驗室的定位更是清晰而務實:安全是基石,產業是目標。通過開發安全評測系統、提供全生命周期評估服務、建立風險預警和響應體系,聯合實驗室致力于解決模型“黑箱”、“幻覺”、算法歧視等核心風險,推動AI應用的合規、透明與可信賴。這不僅是防范風險的“盾牌”,更是企業安心應用、公眾信任AI的“定心丸”。
實驗室的另一核心使命是促進AI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搭建咨詢平臺,精準對接大模型企業與行業需求;探索國際接軌的認證機制;并在多地設立服務站,將服務觸角深入產業基層。這種強鏈接、促落地的機制,將有效加速AI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和千家萬戶。
值得一提的是,聯合實驗室的成立,也是廣東一系列強力推進“AI+”政策的生動實踐和重要成果。現階段,廣東在生成式AI領域已展現出強勁實力,備案大模型數量全國前列,并在汽車、教育、文旅、類腦計算等多個領域涌現出標桿應用案例。
而深圳作為聯合實驗室的承載地,其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全國領先、產業鏈完善、資本活躍,為實驗室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沃土。而聯合實驗室依托河套合作區這一“特區中的特區”,其“深港協同”的基因,對于破解大灣區三地規則銜接、數據流通難題具有天然優勢,也為探索中國特色的AI跨境治理提供了寶貴試驗田。
在全球AI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這種以安全為底線、以協同為路徑、以產業落地為目標的模式,不僅有望為大灣區打造世界級AI產業集群奠定堅實基礎,更可能為中國乃至全球應對AI安全治理挑戰貢獻寶貴的“灣區方案”。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聯合實驗室專家委員會主任方濱興所言,其成立“正當其時”。而聯合實驗室也將在今后肩負起“安全引擎”和“創新催化劑”的作用,賦能千行百業,讓安全可信的AI真正成為驅動廣東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