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草局答21:生態保護成效顯著,三江源年均輸水量增百億方

2025年09月16日 18:22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李博

9月16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科技支撐生態文明建設及第五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有關情況。

9月22—25日,第五屆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大會將在浙江杭州舉辦,大會主題為“塑造人與自然可持續的未來”,這是該會議首次在歐美以外的區域舉辦。

新聞發布會現場 來源:國新網(趙一帆 攝)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何宏平在發布會上介紹,會議將討論通過“人與生物圈計劃”及其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杭州戰略行動計劃,明確未來十年的發展方向、目標和行動方案。大會還將發布《杭州宣言》,向國際社會傳遞中國與世界各國攜手應對生態環境挑戰、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堅定決心。在展示我國科技支撐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成就的同時,大會也將積極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進程。

“人與生物圈計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71年發起的一項政府間大型科學計劃。我國于1973年加入該計劃,并于1978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目前,我國共有34個世界生物圈保護區,數量居亞洲首位。通過積極參與該計劃,不斷與國際社會分享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智慧和實踐,展現負責任大國的擔當,推動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發布會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建設,請問自然保護地在支持人與生物圈計劃,協同推進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方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國家林草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司長袁繼明回應表示,自然保護地是生態建設的核心載體、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美麗中國的重要象征,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居首要地位,也是實施“人與生物圈計劃”的重要依托。黨的十八大以來,自然保護地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國家林草局自然保護地管理司司長袁繼明 來源:國新網(劉健 攝)

首先是生態保護成效顯著。近年來,持續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將更多優質生態空間納入自然保護地范圍,解決了過去自然保護地生態系統分割、野生動物棲息地破碎等問題。通過整合120多個現有的自然保護地,設立了5個國家公園,實行整體性保護和系統治理,自然生態系統質量穩步向好。比如,三江源國家公園草地植被蓋度和產草量分別比10年前提高30%和11%以上,近五年向下游年均輸水量增長百億立方米,地表水質穩中向好,藏羚羊、雪豹等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持續增長。

其次是共建共享穩步推進。對自然保護地實行分區管控,在保護自然生態的同時,規劃一些區域支持開展生態旅游、自然教育、生態體驗等活動,為公眾提供親近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的機會。比如,首批5個國家公園規劃了20多條生態旅游線路,建立了宣教館、訪客中心等科普教育場所和設施,吸引1400多萬人次參與。其他很多自然保護地也都為公眾提供各種優質生態產品,成為研學、攝影、觀鳥、徒步、休閑等活動的絕佳場所。

再就是民生福祉持續提升。自然保護地內及周邊生活著大量居民,為了讓他們能夠從生態保護中獲益,實施了惠民政策,支持發展綠色產業。現在,越來越多的自然保護地依托自身良好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支持當地社區開發優質特色農林漁牧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一些生物圈保護區支持村民發展種植業,選聘村民擔任護林員、科普講解員,還為村民修建道路、橋梁等,帶動村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關于協同推進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這個問題,上個周末,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國家公園法》在這方面做了很多規定,也將為后續推動《自然保護區條例》的修訂和制定自然保護地管理政策制度提供指導,發揮深刻影響。

另外,在自然保護地建設管理中,還注重強化科技支撐。實施人類活動遙感監測,及時發現查處整治違法違規行為,守護好青山。建設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實時監測自然生態環境和野生動植物等自然資源,提升保護管理水平。

袁繼明表示,下一步,將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无线观看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耥 |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 日韩AV激情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精品高潮影院 | 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