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協同智變,打造全球AI跨境合作高地

2025年09月16日 17:00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吳佳霖

南方財經記者吳佳霖   廣州報道

人工智能正在成為驅動產業提質升級的強勁引擎。從智能家居到智慧港口,從醫療健康到軌道交通,AI已成為賦能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9月15日,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平行專題研討在廣州舉行,圍繞“場景牽引、生態賦能、要素流動”三大抓手,灣區AI協同發展進入快車道。

在AI技術日新月異的迭代之下,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成為關鍵命題。如何讓AI“能用、好用、用得起”,是本次會議討論的重點。

區域基礎為AI技術落地提供了場景與生態支撐。目前,廣東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穩居中國的第一方陣,企業的集群效應顯著,已經形成覆蓋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的全產業鏈布局,硬科技實力與多元應用場景實現了深度地融合。

粵港協同也深度發力。香港依托世界頂尖學府的科研積淀、國際化人才網絡及要素資源自由流動這些獨特的優勢,在基礎研究、算法創新及國際標準制定等領域持續發力,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注入了源頭的活水。

場景為王,協同為要,共同打造AI產業高地。廣東省貿促會副會長姚信敏在會上表示,“粵港兩地攜手共進、協同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既是順應全球科技浪潮的戰略選擇,更是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推動AI從“能用、好用”走向“用得起”

判斷AI價值的標準,主要是“能用、好用、用得起”。在廣東,AI技術的產業化已經實現了從試點到規模化的跨越。

如何驗證AI技術“能用”,如何在實踐中讓AI技術“好用”?廣州南沙瞄準應用場景推動AI技術從“能用”進入到“好用”的關鍵階段。

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管委會副主任、南沙區政府副區長邢樺介紹,南沙主要是以“要素+研發+場景”的系統打法,推動AI加快賦能產業提質升級。

目前,南沙已集聚近200家AI企業,覆蓋芯片研發、算法創新、自然語言處理、智能駕駛等關鍵賽道;在自動駕駛領域先行先試,是全國首個全域開放路測并進入商業運營的地區,自動駕駛出租車、網約車、清掃車常態化運行。

例如,廣州港四期憑借“北斗+人工智能+百輛無人導引車”模式,實現了全自動化協同,單體年吞吐量突破300萬標箱。南沙還率先推出城市AI圖書館、自動駕駛重卡車隊、元宇宙政務服務中心,形成高頻、剛需、可衡量的“應用矩陣”。

為打造平臺生態,南沙與華為共建AI生態基地,成立由163家成員組成的灣區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并設立粵港澳AI產業賦能中心,提供培訓、產研、會展、招商、出海咨詢等“一站式服務”。

為支持以系統性支持推動AI從技術從“可用”走向“好用”,南沙每年安排超2億元專項資金,配套總規模160億元的科創母基金與人工同智基金,實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策略;南沙還享受國家賦予的“雙十五”稅制紅利,并對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實施“港人港稅、澳人澳稅”。

深圳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產業發展研究院創始院長龔曉峰表示,“不管什么新技術,關鍵在應用,用得起才是真理。必須與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商業模式、投資方式、貿易方式緊密結合,才能真正長出新的產業與業態。”

“用得起”的前提,是要素齊全,生態完備。廣州圍繞“規模化、快落地”加快在多領域開放應用場景。

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創新和高技術處處長、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陳苑介紹,廣州已推出交通、教研、電力等行業大模型,集中開放首批60個應用場景,并在醫療、能源等領域推進兩個人工智能中試基地,打造“首試首用、集成支撐”的應用體系。

“廣州人工智能產業的特點,體現在要素齊,產業生態優,場景落地快。’”陳苑說。

除了政府積極構建產業生態,企業也在加速將技術應用到具體場景中去。

長期以來, 佳都科技一直致力于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多個行業的應用,特別是在軌道交通、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治理等領域。佳都科技集團副總裁李然總結出了鏈主企業的方法論,“AI要解決三件事,技術的問題、場景的問題、生態的問題。好不好用看能不能用起來,能不能用起來看能否降本增效,最終要落在收入與質量的提升。”

大灣區是全球AI跨境合作高地

粵港澳大灣區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具備顯著的競爭優勢。一方面,廣東省擁有堅實的工業基礎,特別是在電子、家電和汽車等行業,為人工智能提供了豐富的試驗場景,其在產業鏈和供應鏈方面更是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另一方面,大灣區匯聚了眾多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為人工智能產業的研發和創新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

在當下,人工智能成為技術競爭的“黃金賽道”。在大灣區,尤其是深圳、廣州、香港、澳門,具備“算法+產業+資本+制度”多重優勢,是全球少有的AI跨境合作高地。

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高級副總裁郭雅雯表示:“香港不僅是一個城市,它是大灣區‘走出去’的平臺,是匯聚全球資源的‘超級聯系人’。”據介紹,將有高達四成的內地企業經由香港“出海”。

今年6月,來自上海的英方軟件今年6月份在香港建立國際總部,以香港為據點,服務海外市場。北京的機器人獨角獸企業極智嘉,早在2020年在香港設立了亞太區總部和全球研發中心,并于今年7月份成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實際上,香港是唯一一個可以和大灣區國內數據連接的地區,也擁有連通世界的平臺優勢和成熟的法律體系。從5所全球排名到100的大學到數碼港10月將提供的300P算力,從30億港元人工智能補助到新推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作為全球金融與科創資源的交匯點,香港正加速打造AI的“全鏈條供給”。

而在資本通道方面,香港持續位居全球領先IPO市場,上市制度針對生命科技與特專科技企業(18A/18C)持續改革,打通硬科技企業從成長期到資本市場的“快車道”。

近年來,香港正在全力推進北部都會區的建設,以新田科技城和港深科技創新園為核心,與深圳實現深度融合。郭雅雯介紹,這里規劃了相當于17個香港科學園的創科用地,未來將會提供超過21萬就業機會,并配套國際臨床的實驗所、人才公寓和大學教育城,形成一個完整的產學園生態圈。

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鄭松巖介紹,數碼港面向內地與本地科企提出了“四個對接”:對接行業客戶與跨國公司,幫助企業完成從技術原型到行業級解決方案的“適配”;對接本港、海外與內地的多層次投資機構,貫通從天使到成長期的融資鏈;對接東南亞、中東、歐美市場,組織路演與落地服務,推動聯合“出海”;對接本港與海外資本市場,協助企業辦理上市與合規,縮短“資本化”路徑。

與會的工商界人士建議,粵港可在南沙、前海、河套等重大合作平臺探索“負面清單+沙盒監管”模式,為數據跨境流通、科研資金跨境匯兌、人才資質互認等提供先行先試的制度空間。“以規則定邊界、以試點促開放”,通過可控風險下的“先試先用”,提升顛覆性成果的孵化效率。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观看 | 香蕉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9人热 | 亚洲综合色第2页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 | 亚洲爱啪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