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行業闖關10萬億,AI+成為新錨點

2025年09月29日 21:49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冉黎黎

(資料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周瀟梟 見習記者冉黎黎 北京報道

9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六部門聯合印發《機械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簡稱《方案》)?!斗桨浮诽岢瞿繕?,2025—2026年,力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達到3.5%左右,營業收入突破10萬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機械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年)》曾提出目標,2023—2024年,力爭營業收入平均增速達到3%以上,到2024年達到8.1萬億元。

對于《方案》將行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目標由2023—2024年的“3%以上”提升至“3.5%左右”,營收規模目標由“8.1萬億元”指向“10萬億元”。畢馬威中國經濟研究院院長蔡偉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并非簡單的數字加碼,背后對應著對增長質量和對技術自主可控的更高要求。

具體來看,《方案》提出全方位擴大有效需求、提升優質裝備供給能力、激發行業增長活力3方面14項重點任務和3項保障措施。蔡偉表示,《方案》既著眼短期平穩增長,如通過全方位擴大裝備有效需求、加大助企惠企力度、著力整治非理性競爭等,緩解當前機械行業企業經營壓力,為整體經濟穩定提供支撐;又聚焦長期結構優化和高質量發展,突出新質生產力培育,強調推動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與裝備融合創新,助力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創造新需求破解“內卷”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解讀,機械行業70%的需求來自基礎設施建設和國民經濟各行業新上或更新改造設備投資,是穩出口主戰場。針對該特點,在全方位擴大有效需求方面,《方案》從國內國外兩方面,提出深挖國內存量市場潛力、培育壯大新需求、著力擴大有效投資、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深化開放合作等5項任務,不斷增強機械行業穩增長牽引力。

在深挖存量市場潛力上,《方案》提出,加大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實施力度,落實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加快推進能耗高、污染重、安全性低的老舊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以及工業操作系統更新換代。同時,《方案》提出,落實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相關政策,組織開展“工業母機+”百行萬企產需對接活動、“機器人+”應用行動,加快創新成果規?;瘧谩?/p>

在培育壯大新需求上,《方案》提出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智慧旅游等新經濟新業態,擴大服務和特種機器人、養老康復裝備、冰雪裝備、文旅裝備、教育裝備、增材制造裝備等應用。

同時,“人工智能”是《方案》中的一個高頻詞。《方案》提出,發展“人工智能+現代物流”,推廣無人車、無人倉以及無人裝卸等智能物流裝備。開展高端醫療裝備推廣應用行動,促進人工智能與醫療裝備融合應用,打造醫學影像輔助判讀、遠程會診等智慧醫療場景,推動醫療機器人等智能醫療和康養裝備應用。

而關于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方案》提到,落實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農業、智慧醫療等應用場景,擴大工業母機、農機裝備、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醫療裝備、工程機械、智能檢測裝備等應用需求。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敖立曾公開表示,目前,工業、農業、醫療、交通、建筑、采礦等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這一切的實現,離不開機械工業提供的智能裝備和智能制造的底層支持。

蔡偉認為,相關內容體現出《方案》對增長質量的更高要求。他表示,《方案》一方面要求企業借助數字化智能化激活存量市場,通過加快發展智能裝備和系統 ,組織開展“工業母機+”“機器人+”等應用行動,推動整個機械行業向智能制造范式轉型。不僅是升級產品,更是重塑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從而在全球產業鏈的價值爭奪中占據更有利位置。另一方面強調培育壯大新需求,致力于擴大服務和特種機器人、養老康復裝備、冰雪裝備等新興領域的裝備應用。其戰略意圖在于,引導行業從同質化、壓價競爭的“紅海”中跳脫出來,轉向開拓個性化、高附加值的“藍海”市場,通過創造新需求來從根本上破解“內卷”,并且在全球產業鏈的價值爭奪中占據更有利位置。

發展一批智能民生裝備

在提升優質裝備供給能力方面,針對當前機械行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不夠、產業鏈供應鏈風險上升、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慢、高端裝備產品供給不足等問題,《方案》提出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系統、強化標準引領作用、加強質量品牌建設等5項任務,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優質裝備供給能力,以高質量供給引領需求、創造需求。

其中,在提升產業創新能力上,《方案》提出,推進實施機械行業和智能制造領域國家科技重大項目,推動布局一批新的科技重大項目和重點研發計劃,支持工業母機、機器人、智能檢測裝備等攻關、驗證和集成創新。

在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上,《方案》提出,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圍繞重大技術裝備和重點領域整機配套需求,發展一批高可靠、高強度、高品質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和先進制造工藝。

蔡偉注意到,《方案》對技術自主可控提出更高要求。他表示,《方案》將提升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置于更突出的位置。具體路徑上,明確提出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聚焦發展高可靠性的基礎零部件和先進制造工藝。“這直指我國機械工業的‘卡脖子’薄弱環節,目標是通過夯實產業基礎,降低對外部技術的依賴,確保在極端情況下產業鏈也能自主可控、安全穩定,這是在大國博弈中保障國家經濟和國防安全的必然選擇?!?/p>

此外,在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系統上,《方案》提出,實施智能裝備創新發展工程,加強通用大模型和機械行業大模型研發,推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先進材料、北斗導航等新興技術與裝備融合創新。

《方案》提到,面向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發展一批智能農機、智能醫療裝備、服務和特種機器人、智能物流裝備、食品機械、安全應急裝備、冰雪裝備、養老適老裝備等智能民生裝備。面向全球科技創新趨勢和未來產業發展需求,突破發展智能機器人等高端裝備。

另外,在激發行業增長活力方面,針對當前機械行業企業經營壓力加大、行業治理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方案》提出梯度培育優質企業、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加大助企惠企力度、營造良好發展生態等4項任務,不斷提升服務企業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增強機械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

其中,關于梯度培育優質企業,《方案》提出,在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等領域培育若干世界一流企業,在工業母機、農機裝備、儀器儀表、機器人、醫療裝備、基礎零部件與基礎制造工藝等領域,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發展一批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關于加大助企惠企力度,《方案》提出,依托各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機構和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網,實施“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開展政策惠企、環境活企、創新強企、人才興企、法律護企等服務。

此外,整治非理性競爭是機械行業的一個重要話題。在營造良好發展生態上,《方案》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進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規范地方經濟促進行為、招商引資行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著力整治非理性競爭,引導行業協會商會等行業組織加強行業自律,促進產業有序發展和良性競爭。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亚洲欧美综合少妇 | 永久A电影三级在线观看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aⅴ中文字幕 | 日本特大a猛片 | 日本韩欧色色色色色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