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周瀟梟 北京報道 9月29日下午,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近期相關工作并答記者問。
8月當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速為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4%,出口增長4.8%,這些經濟指標相較上月均呈現邊際走弱的態勢,經濟運行面臨一定下行壓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李超回應記者提問表示,從全局全貌看,盡管面臨外部壓力,但在宏觀政策持續發力等因素帶動下,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聞發言人李超發布會現場圖)
從供給側看,生產平穩增長,制造業、服務業的重點領域增勢良好。8月份,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8.1%、9.3%,比工業增加值整體增速快2.9個、4.1個百分點,集成電路、航空航天設備、工業機器人、民用無人機、新能源汽車等領域保持快速增長。8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5.6%,住宿餐飲業生產指數增速比上月加快,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增勢良好。
從景氣程度看,工業企業利潤明顯改善,1—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由負轉正,從1—7月的同比下降1.7%轉為增長0.9%,單月增速由7月份的下降1.5%轉為8月份增長20.4%。
從需求側看,政策效能持續顯現,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抗壓能力。消費方面,以舊換新相關商品零售額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前8個月全國乘用車新能源市場零售量同比增長超過20%;服務消費潛力不斷釋放,前8個月服務零售額增長5.1%。投資方面,前8個月制造業投資增長5.1%,信息服務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34.1%、28.0%、12.6%,有力支撐產業升級發展。外貿方面,8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3.5%,出口和進口連續三個月實現雙增長,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增長12.8%,貿易多元化成效持續顯現。
李超也表示,當前經濟運行依然面臨不少風險挑戰,外部環境仍然復雜嚴峻,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發力、適時加力實施宏觀政策。同時,將持續加強經濟監測預測預警,做好政策預研儲備,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隨著各項政策效應充分釋放,有信心繼續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有信心實現全年目標任務。
近期,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加快落地。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5月以來,多地圍繞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開展政策宣講會或者項目籌備會,多地梳理出入庫項目清單、明確申報基金的金額。近期,部分地方更是明確項目已成功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核,納入項目庫。從地方釋放信號來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點投向新興產業、基礎設施等領域,具體包括數字經濟、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消費領域、綠色低碳、農業農村、交通物流、城市基礎設施等,
比如,9月26日,杭州市臨空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對外發布消息顯示,由該公司建設的杭州生物科技谷生命健康科技園項目,成功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核,納入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項目庫。
李超在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促進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推動擴大有效投資,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方面積極推進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關工作。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規模共5000億元,全部用于補充項目資本金。正在會同有關方面,抓緊將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資金投放到具體項目,后續將督促各地方推動項目加快開工建設,盡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推動擴大有效投資,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5000億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用于補充項目資本金,有助于滿足重點項目資本金到位要求,撬動更多資金參與,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是2025年四季度穩投資的重要工具。
財達證券常務副總經理胡恒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定位為“準財政”工具,由發改部門篩選項目清單,政策性銀行發行金融債融資提供項目資本金,財政部提供貼息支持。區別于2022年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本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使用范圍更加廣泛,有交通物流、消費領域基礎設施,但更加側重于提振消費和新興產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