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能養好豬,在全世界都能養好豬。”正大集團農牧食品企業中國區副董事長,廣東湛江、海南區總裁楊軍向南方財經記者表示,中國養豬的難度系數是最高的,要面對疫病防控壓力突出、土地與環保約束趨緊、飼料資源對外依存度高等多重挑戰。
不過在技術加持下,這些難題正在被一一破解。“現在5人就能養3萬頭豬,消費者掃碼便可知豬肉的‘前世今生’。”楊軍介紹,正大集團建立的豬場以5G網絡為中樞,融合物聯網、AI與區塊鏈技術,能智能生成豬群PSY(每頭母豬每年提供的斷奶仔豬數)、空懷數等關鍵報表,動態調整養殖方案。圍繞全產業鏈,集團已經建立了覆蓋“飼料-養殖-屠宰-消費”的數字化體系。
當養殖業正從粗放型向智能化升級,“人養設備,設備養豬”成為現代養豬的精準概括。根據《廣東省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修訂)》,全省需保持能繁母豬存欄量穩定在190萬頭左右,規模豬場(戶)數量不低于5000戶,生豬自給率維持在70%以上,以推動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增強豬肉供應的安全保障能力。在此背景下,數字豬場為廣東及全國養殖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一種可行方案。
人養設備,設備養豬
豬只住在豪華智能別墅,是怎樣一種體驗?在湛江的正大數字豬場,欄舍里安裝有完備的智能化系統,可實現自動過濾空氣、高壓沖洗、除臭等,使溫度、濕度維持在豬只舒適區間,環境信息、用水、用電可在手機移動端隨時顯示,一旦發現異常系統便會自動報警。此外,每只豬都有專屬身份證,孕期的母豬還會在產房享受輕音樂助產,保溫燈24小時為新生小豬加溫。
“哪只豬心情不好吃得少了,我們都能及時發現并對癥下藥。”楊軍介紹,豬只的個性化管理,關鍵在于耳標技術。該耳標實為植入豬耳部位的芯片,可持續采集豬只的體溫、運動量等數據,并自動上傳至云端,再通過AI算法進行分析研判,從而實現對每頭豬健康狀況和生長階段的動態評估。
這枚耳標也是種豬吃飯的“通行證”。種豬欄舍內配備電子飼喂站系統,精確設置種豬采食量。每一頭種豬,在進食前要先識別電子耳牌“過閘口”,符合要求才可以進食,既節約飼料,又能保證種豬處于良好狀態。
這樣的數字化管理帶來了顯著的降本增效。楊軍表示,該系統每年能為產業園節約3000萬元的飼料與人力成本,節約5%的水電能耗,約300萬元。
楊軍還提到,這套數字化系統在疫病防控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通過對豬只體溫、采食等數據的實時監測,系統能夠及時預警異常狀況,便于迅速隔離和處理,從而有效構筑起一道堅實的生物安全屏障,目前該技術應用已十分成熟。
不僅如此,正大集團還運用區塊鏈技術,建立了全產業鏈的信息系統和溯源平臺建設,這意味著消費者餐桌上出現的每一塊豬肉,都將有跡可循。
據介紹,在質量保障、豬肉溯源系統方面,正大已實現“一豬一碼”;生豬進入屠宰線后,正大屠宰系統自動匹配每頭豬的生產流水號和屠宰批次號,以批次進行追溯管理。最終體現在豬肉制品包裝上的主要信息有屠宰日期、批次號、流水線號等內容,消費者可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對各環節信息進行追溯。
據悉,正大在湖北襄陽、河南洛陽、江蘇徐州已建成投產100萬頭生豬種養加銷一體化全產業鏈項目。在甘肅建立的正大種豬育種基地被評為國家級“核心育種場”,名列“全國畜牧行業優秀種豬五強企業”榜首,公豬站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公豬站”。
產業鏈換擋提速
據了解,中國人一年要吃掉7億頭豬,豬肉是國民飲食結構非常重要的一環。一頭優秀的商品豬應該兼具吃得少、長得快、瘦肉多的優點。
但全球來看,這樣的品種極少。我國每年出欄的7億頭生豬中,也有90%來自國外,育種是生豬種業面臨的“卡脖子”困境。楊軍表示,面對這一難題,集團與生豬養殖技術積淀深厚的丹麥、法國等國家展開合作,通過基因層面的精準優化,豬種品質得到顯著提升,打破了傳統飼養中疫病防治難、養殖條件差的固有瓶頸。
以集團開發的“菠蘿豬”為例,這一新品種的誕生源于對本地資源的循環利用。即依托徐聞縣作為“中國菠蘿之鄉”的產業優勢,將菠蘿加工后的大量菠蘿渣,通過生物發酵技術轉化為營養飼料。用這種特色飼料喂養生豬,其產生的糞污經無害化處理后又可制成有機肥入地。由此,一個“種養結合、資源循環”的生態養殖模式便完整建立。
觀察生豬欄舍可發現,地板采用漏縫設計,豬只排泄物能夠直接排入位于地板下方的收集系統,隨后通過管道和提升井進入沼氣池進行發酵。在沼氣池里,沼液經過充分發酵,留下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通過管道運輸到田地里;沼渣用作有機肥料,可運送到種植基地用于還田。
為打造生豬養殖及加工全產業鏈,2020年,全國首家豬肉試點上鏈——正大豬肉試點上鏈便在湛江啟動。正大正試點豬肉溯源系統,通過區塊鏈技術,標注生豬養殖、屠宰、銷售的每一個環節,實現豬肉食品安全可溯源。
2021年12月,“正大菠蘿豬”就有了高鐵專列。該列車從廣州南站首發,車廂內的品牌天幕、頭片廣告全景呈現從菠蘿種植到生豬養殖的全產業鏈圖景,年觸達旅客超過200萬人次,“區塊鏈菠蘿豬”的名聲由此打響。
目前,生豬產業園配套了年產量30多萬噸的專業化飼料廠和年屠宰100萬頭生豬的食品加工廠,開發出正大“菠蘿豬”脆皮五花、叉燒、菠蘿豬臘腸等即食預制菜,一經上市便廣受認可。
如今,圍繞遂溪產業中心,正大集團在雷州、廉江、吳川等地配置具有標準化智慧系統的產業基地80個,已形成年生產100萬頭生豬的產能。
總策劃丨鄧紅輝 賈肖明
總統籌丨杜弘禹 袁丁 指導丨丁青云 曹軍
選題/執行統籌丨喻淑琴 李振
拍攝/剪輯統籌丨曾婷芳 朱景輝 羅晶晶
設計統籌丨林軍明 海報丨王冰 袁祎
分發統籌丨譚婷 張楠 李綱宇
出鏡丨羅琳 配文丨張夢琦 編輯丨荷焱
拍攝/剪輯丨朱景輝 肖航 甘俊
實習生丨蘇玉霞 昝金玉 黃舒鐿 李雪瑤
出品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21世紀經濟報道
制作丨品粵工作室 學習經濟工作室 創意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