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申俊涵 北京報道
“AI時代真的來了,我們希望以AI agent系列產品深入財務管理全鏈路,為企業客戶帶來長期商業價值。”近日,合思創始人兼CEO馬春荃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說。
合思創立于2014年,是一家財務數字化的科技公司。其曾獲險峰長青、DCM中國、老虎環球基金、紅杉中國、愿景基金等知名機構的投資支持,累計融資額超15億元,付費企業客戶超7000家。
在財務SaaS領域深耕十多年,馬春荃深刻感受到AI為行業帶來的技術革命。在AI加持下,SaaS企業不僅產品服務能力實現進階,與此同時,商業模式也正在改變。過往,訂閱制是中國SaaS行業最為主流的收費模式。馬春荃認為,未來,按照效果付費將成為SaaS行業新長出來的重要分支。
“AI不僅僅是輔助人,也重構了人們的工作流程和分工。原來SaaS企業給客戶提供的是SaaS工具,然后事情還是由員工自己做。現在AI已經帶來生產力,客戶可以看到真實的效果來進行付費。”馬春荃說。
比如,AI解決方案可以審批報銷單、填寫提交單據等,為企業帶來切實的人效提升和成本節約,這構成了企業客戶按效果付費的基礎。目前,合思已經有一些客戶開始采取按效果付費的模式。明年,可能會有更多客戶做出這樣的選擇。
“AI技術讓我們的產品能力不斷提升,已經達到生產力可行的程度,所以我們有信心推動按效果付費。未來,按效果付費的商業模式,也將為合思帶來差異化競爭的領先優勢。”他說。
四方面著手,破局企業AI落地實戰難題
目前,AI大模型技術正加速應用于千行百業。一個發人深省的現象是,當許多企業宣稱全面擁抱AI,做出炫酷的AI方案。但在實戰過程中,這些AI方案往往是漏洞百出,有大量工作仍需要人工去做,甚至需要人工去彌補AI的漏洞。
麻省理工學院《生成式人工智能鴻溝:2025年商業AI現狀》報告也提到,通過對150位企業高層、350名員工和300個公開AI部署案例的綜合分析發現,盡管全球企業在生成式AI項目上投入了數百億美元,95%的企業并未從中獲得任何可衡量的財務或業務回報。
對此,馬春荃認為,企業AI落地難的三大核心原因:一是缺乏情境化學習能力,大多數生成式AI系統缺乏“記憶”,無法從反饋中持續學習和改進,難以與企業復雜多變的工作流程深度融合;
二是僵化的工作流程,許多組織生硬地將AI植入現有流程,而不是圍繞AI特性和潛力重新設計流程,導致技術與業務脫節;三是脫離日常運營,許多AI項目被當作一次性技術試驗,未能融入日常運營,無法真正為企業創造長期價值。
如何把AI有價值的引入到企業內?面對共性難題,馬春荃指出,應該從四方面著手,尋求破局方法。第一,讓AI做它擅長的工作,不賦予其無法完成的任務,也不要因其無法實現某些場景而拋棄使用;
第二,從足夠可行的最大規模場景引入AI。比如在財務工作場景中,財務預測、預算編制、合同審核和資金管理等工作是AI較難替代的。而薪酬核算、發票管理、差旅管理和報銷審批等,AI更易替代。從工作量看,稅務申報量大,是適合引入AI的場景。因此,企業應選AI替代易、工作量大的場景開啟AI化;
第三,建立可持續進化的Agent平臺,突破“靜態預訓練”局限,在真實場景中形成“感知-決策-執行-反饋-優化”閉環,實現能力螺旋上升;第四,建立AI友好型組織,全員具備AI協同力而非依賴AI專家。
“企業也應當重視引入專業第三方服務商。”馬春荃說。企業從專業供應商采購AI工具并建立合作關系的模式,將比自研模式大幅提升成功率。因為AI的預訓練和準確率提升,需要投入大量資源、人力,還要通過海量數據訓練才能實現。單一企業往往受限于自身的私域數據,很難使自研AI產品達到理想效果,專業供應商提供的AI工具將更具優勢。
AI驅動實現智能費控目標
近年來,企業運營持續追求精細化管理,財務管理職能正面臨變革。財務不再只是記錄者,更承擔起資源配置、風險防控與業務協同的角色。在這樣的轉型進程中,費用管理作為財務活動中高頻、敏感、易失控的領域,正成為企業降本提效、合規治理、數字驅動,以及業財融合建設的突破口。
過往,費控管理行業存在散、亂、慢的特點。一是散,在共享財務中心里,大量財務人員在做費用單據審核工作,這些單據往往是金額不大但數量眾多。二是亂,許多采購人員、銷售人員并不太會填報銷單,這讓財務人員審核費用單子的難度變得更大。三是慢,審批流程長,時效性不強。
“這些痛點帶來的后果就是,不能有效調動資源給到應有的客戶和業務上,這使得財務和業務的適配產生脫節。”馬春荃說。智能費控有兩個源頭,一是智能審批,解決集中化的效率問題。二是智能填單,解決員工普遍存在的負擔。
同時,通過AI技術驅動,讓員工在費用支出過程中無需再進行傳統的報銷流程,最終走向“無需報銷”的費控管理終點。具體而言,員工無需事前墊付費用,無需填寫繁瑣的報銷單據,也無需提交各類報銷憑證,企業的費控系統能夠自動完成費用的識別、記錄、對賬、結算工作。
為了實現“無需報銷”的目標,合思推出了AI解決方案,其Agent系列產品包括對話型Agent——AI檔案助手、AI問數助手、AI行程助手、AI填單助手,流程嵌入型Agent——海外小票識別助手、AI審批助手、AI記賬助手等。
目前,合思的AI產品已經在多個行業得以應用。數據統計顯示,應用合思AI智能審批產品后,審批時效提升75%、差錯率下降84%、人力成本下降62.5%,比人工審核更穩定、性價比更高。
以連鎖餐飲企業云海肴為例,此前,云海肴財務部門費用審批人員占財務整體人員的37.5%,每人負責審核30-40家門店,每一個費用科目類型都有20多個審核點。
云海肴CFO韓格盈表示,經過需求研討、數據清洗、全面測試、模型訓練調優等階段,合思AI審批上線后,一方面提升了提單質量,通過AI的智能反饋,引導員工提高提單質量,從源頭減少違規報銷;另一方面,逐步將AI能力擴展到更多業務場景,實現部分單據的全流程自動化審批。
隨著AI產品的應用深入,市場中也不乏對“AI替代人類工作”的擔憂。對此,馬春荃認為,過往,點鈔機在銀行應用后,只是替代了點鈔這件事情,實現了效能的提升。對柜員來說,并不會被替代,而是可以專注于給客戶提供專業服務。
“AI在財務領域的應用,同樣只是替代去做那些價值度低卻占有大量人工的事情。長遠來看,財務人員并不被替代,而是可以有更多時間去做價值度更高的工作。”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