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申俊涵 北京報道
近年來,當紅杉等美元基金選擇拆分,以更本土化方式擁抱中國市場。中國本土人民幣機構正開始探路國際化,將觸角延伸至中國香港、東南亞、印度等地。
由蘇州元禾控股與新加坡綠柳資本合作設立的元禾綠柳(Oriza Greenwillow),是國有創投機構探索國際化業務布局的縮影。
據了解,元禾綠柳正式成立于2021年,當時,首只基金元禾綠柳科技基金正式設立,基金規模3200萬美元。LP陣容中,不僅有元禾控股,還有來自東南亞、新加坡和印度的其它LP。
過去四年里,元禾綠柳團隊基于多年積累的產業投資經驗,挖掘東南亞市場的潛在機會,投資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等地的科技公司。同時,幫助元禾控股持續拓展海外布局,逐步走向國際化。
“元禾控股與元禾綠柳深度合作,雙方每年會有多次的交流,讓我們了解中國市場正在興起的前沿科技。這種認知積累讓我們受益,因為中國的新興科技很可能也是東南亞市場未來的科技發展方向。”近日,元禾綠柳管理合伙人黃文耀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說。
雙方的互動遠不止于此,如果元禾綠柳所投的東南亞科技公司想進入中國市場拓展業務,元禾控股將帶來資源助力;元禾體系的被投公司如果希望出海東南亞,元禾綠柳也會提供相應的支持,讓他們更好地了解海外市場、更快地推進在東南亞市場的落地。
元禾控股落子東南亞
元禾控股成立于2001年,始終聚焦創新企業投資、科創產業服務、科技人才引育、科技金融融合,已成長為國內一流的股權投資機構。經過20多年的深耕,元禾控股累計基金管理規模超1300億元。截至目前,其直接投資項目超1600家次,培育上市公司119家,通過元禾母基金投資子基金超過200只。
在元禾控股的股權投資業務體系中,已經培育出多個側重于不同階段、不同投資領域、不同業務類型的投資平臺。比如,元禾直投負責自有資金投資業務,元禾辰坤負責母基金投資業務;元禾原點專注早期股權投資,元禾厚望專注成長期股權投資,元禾重元專注于PE投資;元禾璞華則是元禾專注于集成電路產業領域的投資平臺。
在新加坡合作設立元禾綠柳,是元禾控股海外業務新的探索。選擇落地新加坡,主要是源于對東南亞新興市場前景的憧憬。近十年來,東南亞地區憑借龐大的人口基數、持續增長的GDP、年輕化的年齡層次等諸多優勢,逐漸成為新興創投熱土,戈壁創投、零一創投、啟明創投、眾為資本等市場化創投機構一度在這里開疆拓土。
2020年,疫情對全球貿易流動帶來阻力,東南亞創投的熱度卻沒有減弱,并且在2021、2022年達到高潮。當時,A16z等全球知名VC在新加坡開始招聘,組建東南亞辦事處。元禾控股在2021年正式落子東南亞成立元禾綠柳,成為國有創投出海的先行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元禾控股所在的蘇州和綠柳資本所在的新加坡其實也早有淵源。據了解,自1994年中新第一個政府間合作項目在蘇州工業園區建立起,新加坡政府就開始參與到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中。在此過程中,許多新加坡的科技企業也先后落地蘇州。這些企業不但得到來自蘇州政府和蘇州工業園區的諸多政策扶持,還得到很多投資方的資金支持,并且與蘇州當地的上下游企形成聯動。
某種意義上來說,元禾控股在新加坡合作設立元禾綠柳,其實是來到了在海外“最熟悉的地方”,繼而通過風險投資的形式,延續兩地跨越30年的友誼。
本地化團隊運營,深耕科技投資
隨著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不斷提升,出海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許多中國企業出海時,會率先選擇東南亞市場,希望把在中國驗證過的模式、打法、供應鏈能力帶到當地,進而再走向全球。
但從中國到東南亞,并不是簡單的復制落地。不同于中國市場的基礎制度統一,東南亞存在諸多政策不同、貨幣不同、信仰不同的小國家,企業開拓市場面臨的問題會更加復雜。由此,許多中國公司出海到東南亞時,組建本地化團隊成為更加明智的選擇。
元禾綠柳同樣以組建本地化團隊的方式,深耕東南亞市場。基金的管理合伙人團隊由盧威強、陳俊強和黃文耀三人組成,他們都在新加坡有著豐富的投資經驗。
其中,盧威強曾任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董事總經理,陳俊強曾在淡馬錫控股的祥峰投資有超過10年的工作經歷。黃文耀曾在新加坡經濟發展局和 Formation8 Partners 工作超過10年,致力于尋找和評估位于東南亞和美國地區的早期成長型公司的潛在投資機會。另外,他曾于2016年創立了新加坡分子診斷公司 Asia Genomics。
談及東南亞當地的科技創新氛圍,黃文耀表示,新加坡坐擁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名校資源,是東南亞的科技研發高地,許多AI、機器人領域的科技創業項目誕生與此。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地人口眾多、市場龐大,更適合應用創新類項目的成長。
“許多新加坡科技公司孵化成功后,會將技術應用于東南亞周邊國家,或者直接去美國、歐洲、澳洲去尋找客戶資源。”他說。
比如,元禾綠柳投資的醫療器械公司Respiree,就是一家新加坡站穩腳跟后,計劃前往美國市場尋求更大發展空間的創業公司。該公司是一家基于人工智能的呼吸心肺傳感器開發商,通過使用人工智能驅動的分析監測,識別呼吸和血流動力學等的異常變化,可以提前預測病人的病情是否將惡化。2025年7月,Respiree剛宣布完成超1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ProfilePrint 是元禾綠柳投資的另一家代表性項目,它于2021年12月在新加坡成立,是一家AI驅動的食品原料分析預測平臺。該平臺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食品原料進行評級,提高全球食品供應鏈的效率。
具體來說,ProfilePrint 可以把食材樣本的酸度、果味等氣味、口感通過數據進行量化,創建不同類別食品原料的數字指紋。同時,將數據指紋接入數據庫,匹配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需求,增加全球食品貿易的效率和準確性,讓傳統食品交易的效率和效果提升到全新水平。
據悉,坦桑尼亞的咖啡出口商Cotacof從2022年初開始就從ProfilePrint 的解決方案中獲益。他們通過ProfilePrint的服務,不到兩分鐘就可以得到咖啡生豆樣本的數字指紋,并在幾秒鐘之內獲得AI驅動的評估報告,極大提高咖啡貿易效率。除了咖啡,ProfilePrint的產品也已應用于可可、茶、米等垂直領域。
元禾綠柳參與了ProfilePrint的A輪融資,2024年初,ProfilePrint已經完成B輪融資。黃文耀透露,ProfilePrint現在的估值較元禾綠柳投資時已經形成較大幅度的增長。
推動東南亞公司引進來、中國公司走出去
在投資ProfilePrint之后,元禾綠柳積極幫助公司引入中國市場。“中國在食品消費領域有很大的市場規模,尤其是咖啡市場在持續增長。ProfilePrint帶著技術和產品來到中國,可以很好滿足當地客戶對咖啡等食品原料的供應鏈交易需求。”黃文耀說。
在全球范圍內,咖啡豆的主要產地為南美洲、非洲、東南亞等地,近年來,ProfilePrint收集了全球咖啡豆的數據樣本,讓AI產品的準確率不斷提升。這也構筑起公司的競爭壁壘,因為如果有新公司想做這件事,收集相關數據將需要花費較長時間。
除了幫助東南亞科技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元禾綠柳投資的兩家印尼科技公司也與中國公司合作,將來自中國的技術帶入印尼。“相比于歐洲、美國的科技產品,中國的科技產品有更高的性價比,并且質量也很好。”黃文耀說。
另外,現在中國公司出海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甚至很多創業公司也在尋求業務出海。如果元禾體系的被投公司出海東南亞,元禾綠柳通過自身資源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支持。
談及中國公司出海對東南亞創業生態的影響,黃文耀表示,目前,在電動汽車、新能源等領域,中國公司出海形成較大的影響力。同時,中國的瑞幸咖啡、蜜雪冰城等消費餐飲品牌也遍布東南亞國家。
“但是,在AI這樣的前沿科技領域,本地AI初創企業會更懂當地的政策法律和行業運營規則,存在一定的競爭壁壘。對當地創投機構來說,這也是投資機會所在。”他說。
作為東南亞市場的資深投資人,黃文耀也敏銳觀察到,在前些年的投資熱度攀升之后,近些年,東南亞創投市場正開始迎來些許“寒意”。
“東南亞創投行業目前面臨的很大的挑戰在于,退出渠道相對較少。”黃文耀說。中國的A股市場有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港股市場熱度也在不斷提升,科技公司即便未實現盈利,也能夠選擇適合的上市渠道。
東南亞的泰國、新加坡、印尼雖然也有股票交易所,但上市企業大多為房地產、食品、金礦等傳統產業的公司。對未盈利的科技公司、醫療公司而言,只能去美國尋求上市。而在美股市場,只有市場規模足夠大的公司,才能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事實上,東南亞當地也已經意識到這個嚴峻的問題,對交易所進行改革。2021年,印尼交易所改革,迎來印尼科技公司Bukalapak和GoTo的IPO。同時,新交所也正在改革的過程中。
另外,黃文耀認為,把具有業務協同性的創業公司進行合并,形成業務體量更大的公司,將是可行的發展路徑,或將利于項目更順利的退出。“現在很多東南亞的創投基金都有類似的想法,我們在探討把一些項目合并的可能性,這樣公司未來無論是上市還是被巨頭公司并購,都將會更加順利。”他說。
此次采訪是在一年一度的AVCJ私募股權投資中國論壇期間,作為新加坡華人的黃文耀再次來到中國出差。每年會來中國三四次的他,甚至已經十分熟悉,北京國貿附近的哪家咖啡館最適合聊天談事。
最近幾年,他頻繁跟中國VC/PE機構打交道,也看到了中國創投行業從繁榮到洗牌、再到回暖的過程。“對許多東南亞本土創投機構來說,中國的創投發展趨勢也有不少經驗值得借鑒。比如,做更聚焦的精品型基金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VC機構要從‘發現價值’走向‘創造價值’,為被投項目帶來更多賦能和服務。”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