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唐婧 見習記者馮紫彤
10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5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70.39萬億元,同比增長6.6%;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4.75萬億元,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對綠色、普惠、科創等重點領域支持力度顯著。

具體分項來看,企事業單位貸款保持平穩增長,結構持續優化。2025年三季度末,本外幣企事業單位貸款余額184.3萬億元,同比增長8.2%。
從期限結構看,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余額62.77萬億元,同比增長9.3%;中長期貸款余額117.89萬億元,同比增長7.8%,繼續占據主體地位。從用途看,固定資產貸款余額77.55萬億元,同比增長7.0%;經營性貸款余額75.63萬億元,同比增長9.0%,經營性貸款主要用于企業日常生產周轉,其增速回升反映企業短期經營資金需求旺盛,實體經濟生產活動趨于活躍。
工業與服務業中長期貸款穩健運行。三季度末,本外幣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26.59萬億元,同比增長9.7%,增速高于各項貸款3.2個百分點。服務業中長期貸款余額72.36萬億元,同比增長6.8%,其中不含房地產業的服務業貸款增速為7.5%。基礎設施相關行業中長期貸款余額43.47萬億元,同比增長6.7%。
普惠小微貸款保持較快增長,覆蓋面持續擴大。三季度末人民幣普惠小微貸款余額36.09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增速高于各項貸款5.6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加3.15萬億元。單戶授信小于500萬元的農戶經營性貸款余額9.92萬億元。助學貸款余額294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1.1%。
綠色貸款成為信貸增長主力,在新增貸款中占比大幅提升,成為三季度數據中的突出亮點。截至9月末,綠色貸款余額達43.51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7.5%,增速較二季度提升3.1個百分點。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前三季度綠色貸款新增6.47萬億元,占同期全部貸款增量的43.9%。
其中,基礎設施綠色升級、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生態保護修復三大領域貸款余額合計達32.62萬億元,構成綠色貸款的主體。分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綠色貸款表現尤為活躍,前三季度新增9012億元,三季度單季新增2615億元,較二季度環比增長。
科創企業貸款支持力度不減,獲貸率穩步提升。三季度末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3.56萬億元,同比增長22.3%,遠高于各項貸款增速。
FOST宏觀首席研究員馮建林表示,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增速遠高于各項貸款增速。這與國家持續加大對科創的政策支持力度有關。今年5月,央行將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規模提升至8000億元,利率下調至1.50%;一些地方對科創類貸款出臺了貼息、風險分擔與擔保等支持性政策;同時,科創活動也在積極發展。他預計,未來,支持科創的政策還會進一步完善,預計科創貸款仍將快速增長。
更值得關注的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獲貸率從一季度的49.6%、二季度的50%提升至三季度的50.3%,連續三個季度環比上升。2025年三季度末,獲得貸款支持的高新技術企業26.66萬家,獲貸率為57.6%,比去年同期高0.8個百分點。本外幣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18.84萬億元,同比增長6.9%。
涉農貸款穩步增長。2025年三季度末,本外幣涉農貸款余額53.4萬億元,同比增長6.8%。農村、農戶及農業貸款均保持正增長,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基礎穩固。
房地產貸款增速基本平穩。三季度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同比下降0.1%,但增速較上年末收窄0.1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7.44萬億元,同比下降0.3%,增速較上年末收窄1個百分點,呈現企穩跡象。
住戶消費貸款保持增長。三季度末本外幣住戶貸款余額83.94萬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經營性貸款余額25.21萬億元,同比增長4.8%,前三季度增加1.04萬億元;不含個人住房貸款的消費性貸款余額21.29萬億元,同比增長4.2%,前三季度增加3062億元。
對于消費性貸款的總體表現,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雖然房貸仍然對居民中長期消費貸形成拖累,但短期消費貸已展現出一定韌性。他指出,消費貸款貼息政策有效降低了居民的融資成本,加上服務消費領域信貸持續擴容,共同支撐了短期消費貸款的穩定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