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咖啡、奶茶紛紛卷入9.9元低價大戰,貴價網紅面包卻在悄悄收割年輕人的錢包。
據21財經工作室觀察,10年前,3元的肉松面包、5元的奶油面包隨處可見,面包還是妥妥的 “平價管飽品”。如今畫風突變:45元的生吐司、32元的招牌吐司屢見不鮮,一個面包的價格甚至逼近雙人簡餐,貴價面包儼然成了市場常態。
● 面包為何越賣越貴?
● 那些動輒數十元、上百元的“面包刺客”,到底在收割誰的錢包?
● 為什么年輕人愿意為貴價面包買單?
黃牛代購貴價面包成產業鏈
年輕人搶著買單,有人排隊5小時
曾經幾塊錢就能飽腹的平民早餐——面包,如今透露出一股頂奢味兒。
近日,北京某網紅面包店一款售價128元的“黑山吐司”面包被罵上熱搜。當“新奇貴” 成了品牌面包店的新標簽,不少消費者直言現在想找個位數的面包,太難了。
10月23日,據21財經客戶端記者現場走訪,雖然正值工作日上班時間,B&C面包店外仍排起了長隊。記者發現,店內的面包幾乎沒有10元以下的標價,結賬時也要排隊,多數消費者買上三五個面包,總價就超過了百元。
圖/21財經客戶端 記者 張櫻潔攝
據21財經客戶端記者此前走訪,網紅面包店Paper Stone Bakery廣州門店主打石窯烤面包,核心單品價格多在30—40元區間。
近年來,貴價網紅面包店在全國多城迅速擴張。如北京合生匯商場的B&C面包店,招牌 “惠靈頓牛排牛角包”58元,人均消費59元;“JOJO 丹麥下午茶”的招牌蛋撻一個14.8元,人均消費45元;UH祐禾的黑松露火腿吐司35元 /個,人均消費47元。
上海的貴價面包更是天花板級的存在,如銀座任志川,號稱是日本排名第二的生吐司,2023年在上海開出中國首店,原價98元/條的日式生吐司,因限量發售曾引黃牛熱炒至300元/條,其價格是日本本土售價的近兩倍。
值得注意的是,均價60元以上的新一波高端烘焙品牌快速已經在一二線城市擴張。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關于“貴價面包”店的討論帖又熱鬧了起來。不少人吐槽:“20元面包頂得上一頓豪華豬腳飯”“不僅貴,還高糖分”。

貴價面包雖然引發部分消費者吐槽,但亦有年輕人心甘情愿為其買單,為了吃到一塊貴價網紅面包,甚至不惜排隊搶購。
社交媒體上,“代買一個面包黃牛加價十幾元”“排隊超5小時只為搶購面包”……面對“面包刺客”,年輕人仍在搶著買單。據21財經客戶端記者觀察,在二手平臺上,網紅面包黃牛排隊代購已成產業鏈,有人出價30—60元不等。
社交媒體截圖
“面包刺客”四大套路拿捏年輕人
21財經工作室觀察,讓年輕人心甘情愿排隊購買“面包刺客”,貴價烘焙店靠這四大套路:
- 體現產品稀缺性
法國AOP黃油、日本宇治抹茶、比利時進口酸面團……貴價烘焙店通過使用“進口原料”和“手作現烤”的工藝凸顯面包的品質,讓消費者心甘情愿為稀缺性買單。
- 面包名字越怪,越高級?
這一代貴價面包,名字起得越來越新奇。在貴價面包品牌中常見的名字如“歐坦得”“恰巴塔”“潘納托妮”“咕咕霍夫”“馬里奧”……通過大量使用外語直譯或自造詞,讓面包自帶“高級感”。
- 饑餓營銷,搶不到的才最珍貴
網紅面包店B&C的原創惠靈頓牛排牛角包限購1個;武漢手作面包店“不晚”,面包限量供應,開團3分鐘排號超3000……搶不到才最珍貴的消費者心理被狠狠拿捏。
- 面包不僅是食物,更是社交貨幣
買到面包的第一件事情,不是開吃,而是舉著面包拍照打卡。富有設計感的店面裝修、精致的糕點和產品包裝,為消費者提供了拍照打卡、發朋友圈的“社交資本”,情緒價值拉滿。
烘焙行業洗牌加劇:58%門店活不過2年
貴價烘焙店能活多久?
據美團數據顯示,我國烘焙門店平均存活時長32個月,有58%的門店在2年內倒閉,只有24%的烘焙店能活4年以上。
近年來,一些貴價烘焙店也在大量倒閉。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克莉絲汀、熊貓不走、勿理堂相繼倒閉,虎頭局、墨茉點心局、皇家美孚、85°C等多個品牌大量閉店。
貴價烘焙店看似風光,實則面臨著多重生存壓力。糖、面粉、黃油作為烘焙原料三巨頭,近幾年的價格大幅上漲。烘焙店每天的報損率也令人咋舌,有的烘焙店的報損率甚至超過50%,上千個面包會被扔掉。
高昂的租金和人工成本則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貴價烘焙店往往位于一二線城市的高端商場,每個月租金動輒上百萬。貴價面包店推崇的“手作現烤”模式更是進一步推高人工成本,一家店每月的人工支出可達10萬元。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成本都將轉嫁給消費者,也不難理解現在的面包為何這么貴了。但是,對于貴價烘焙店來說,一旦客流量下滑,成本壓力就會上漲,生存危機就會顯露出來。
21財經工作室認為,貴價烘焙店想要打破“曇花一現”的行業輪回,不能僅依賴于營銷手段,而是需要在產品、服務、控制成本等多方面綜合發力。
你會為網紅面包買單嗎?
評論區聊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