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本報評論員 胡光旗
10月31日,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0%,比上月下降0.8個百分點。今年以來,制造業PMI總體處于偏低水平,但展望后期,有利因素逐漸增多,制造業PMI有望逐步回升。
從整體來看,10月制造業PMI回落符合市場預期,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十月國慶假期和中秋假期相疊加,休假時間較長,屬于季節性影響因素造成的脈沖影響,11月即可恢復正常生產開工水平;二是10月前半段國際貿易形勢不確定性升高,部分企業風險偏好收縮,減少生產和投資擴張;三是制造業投資有比較典型的“順周期”特征,在整體投資增速放緩的前提下,制造業PMI也會相應受到影響。
從結構視角來看,首先是供需兩側。10月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49.7%和48.8%,表明生產和需求兩端均有同時放緩的傾向。今年以來,宏觀經濟“供強需弱”的情況比較突出,PMI中的生產分項指數持續高于新訂單分項。需要注意到,10月生產指數放緩,主要和長假期等季節性因素有關,經濟整體的產出和供給側未發生重大變化,仍保持活躍態勢。不過今年的新訂單指數走勢放緩,直接反映國內總需求不足的實際情況。
其次是反映出口情況的新出口訂單指數比9月降低1.9個百分點。今年前十個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均在景氣線之下,主要和國際貿易形勢日趨復雜有關。不過前三季度出口仍保持強勢,再加上今年我國大力擴展與東盟以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經貿關系,對穩定外貿起到了關鍵作用。
第三,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雖相較于9月略微回落,但仍舊牢牢穩定在景氣線上,這表明隨著部分行業整頓市場無序競爭的推進,價格水平已經出現了好轉的跡象。9月PPI也在緩慢回升之中,中下游的生產端產能縮減后,會逐步對上游的煤炭、化工、鋼鐵等行業產生正面影響。
此外,市場總體預期保持樂觀。近期,《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發布,高技術產業相關企業開始籌劃積極提前布局,行業發展信心會進一步增強。
由于上半年經濟增長超預期,為下半年經濟實現目標打下了較好的基礎,全年實現目標將是大概率事件。從近期央行相關負責人的表態來看,目前貨幣政策的導向是用好現有的結構性政策工具,再貸款是核心,直接“精準指向”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消費、能源、地下管網等領域。此外央行已經宣布重啟國債買賣操作,提前開始為明年的投資項目建設進行鋪墊和預備。明年是“十五五”的開局之年,打好“開門紅”很重要,重大項目的建設和開工值得期待,“投資于人”的理念將得到更好地踐行。在有利因素持續增多的背景下,經濟景氣程度將能夠逐步回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