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張欣
工商銀行總行管理層迎來新調整,“70后”高管趙桂德從內部脫穎而出,擬被聘任為副行長,以填補原副行長段紅濤職務調整后的崗位空缺。

(趙桂德,資料圖)
10月30日晚間,工商銀行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決定聘任趙桂德為副行長,其任職待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核準并經該行公告后生效。
此次人事變動是工商銀行近期管理層調整的重要一環。8月29日,工商銀行公告稱,段紅濤因職務變動,已于2025年6月起擔任該行黨委副書記,于2025年8月29日向該行提交辭呈,辭去工商銀行副行長、董事會秘書及公司秘書職務。同日還發布了關于提名段紅濤為工商銀行執行董事候選人的議案。10月30日晚間,工商銀行公告確認段紅濤的最新任職資格已獲核準。
同時,近日趙桂德已經以該行黨委委員身份出席 2025 金融街論壇年會金融科技大會暨成方金融科技論壇。他在會上表示,工商銀行將落實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圍繞創新驅動、要素資源、服務生態、風險管理等領域深化實踐,重點在金融科技創新、產品服務模式創新及發展方式創新方面持續發力,大力發展數字金融,積極培育金融行業新質生產力,為深化運用金融科技推動金融數字化智能化轉型貢獻工行力量。
從公開履歷來看,趙桂德具備深厚的銀行經營管理積淀,任職軌跡貫穿工商銀行多地分行與總行核心部門,實務經驗全面。其職業生涯中,先后擔任中國工商銀行吉林省分行副行長、內蒙古自治區分行行長、山東省分行行長,后調任總行授信審批部主要負責人,此前還曾執掌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此外,趙桂德擁有工商管理(國際)碩士學位,獲評高級經濟師,兼具專業學歷背景與實戰管理能力。
值得關注的是,在過往任職期間,趙桂德在數字化轉型、科技金融、民營經濟服務等領域的實踐與思考尤為突出:
2022年5月期間,《當代金融家》刊發了時任工商銀行山東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趙桂德署名文章《以科技驅動價值創造 開啟數字化轉型新征程》。文中詳細闡述了該分行的數字化成就:
一是數字化轉型引領:將數字化轉型定為 “一把手” 工程,牽頭在工商銀行系統內首家制定《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構建“四大板塊(生態、數據、技術、機制)+ 四大領域(營銷、運營、管理、風控)”的“四梁八柱” 框架,推動數字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
二是數字普惠落地:創新信用類產品與場景方案,為10萬+小微企業提供超1000億元主動授信;推出農耕貸(獲省大數據創新一等獎)等 20余個場景貸,惠及4580戶企業、提供125 億元融資。
三是科創金融突破:成立全省首家科創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研發 “創享未來” 系統及22因子評分模型,實現科創企業精準服務,推動科創融資余額超850億元。
2025年5月,趙桂德在《上海銀行同業》發表署名文章,明確提出“將支持民營經濟與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深度結合”的觀點:
一是堅持把支持民營經濟與做強科技金融相結合。上海高新技術、專精特新企業中的民營占比分別超過八成和九成,民營百強中1/3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民營企業日益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因此,金融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題中之義。
二是堅持把支持民營經濟與做大普惠金融相結合。小微企業是民營企業的基石,數量占比近9成,行業分布廣泛。同時,上海產業鏈集聚、總部經濟特征明顯,大量的民營小微企業參與其中,帶來豐富的產業鏈供應鏈金融需求。因此,金融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也是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內在要求。
同期,在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專題黨委(擴大)會議上,趙桂德就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部署工作,提出要發揮 “一點接入、全球響應” 優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拓展與新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落實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相關意見,對接自貿區提升戰略,完善“在岸—跨境—離岸”服務模式,助力高水平對外開放;貫徹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協同聯動要求,強化各中心的整體效應與輻射效應。
除了段紅濤與趙桂德之外,8月29日,工行還披露了另外兩位高管人員的職務調整信息:董事會決定聘任副行長姚明德兼任該行首席財務官;決定聘任高級業務總監田楓林兼任該行董事會秘書。9月30日,姚明德與田楓林的上述任職資格均獲得金融監管總局的核準。
經過近幾個月的人事調整,工商銀行總行管理層將再次恢復“一正五副”格局:行長劉珺、副行長王景武(兼首席風險官)、副行長張偉武、副行長姚明德(兼首席財務官)、副行長張守川、副行長趙桂德(待監管核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