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柳寧馨 實習生蔣瑛芙 杭州報道

(資料圖)
長三角GDP約占全國四分之一,產業新動能、消費新潛力持續涌現。
今年前三季度,江蘇、浙江、上海、安徽四地GDP總量達251797.17億元,約占全國GDP總量的25%,經濟穩中向好。
同期,長三角41座城市中,30座城市經濟增速跑贏全國平均(5.2%),13座城市經濟增速突破6%,6座城市GDP規模超過1萬億元,經濟規模由高到低分別為:上海、蘇州、杭州、南京、寧波、合肥。
長三角經濟結構繼續優化,積蓄新動能,先進制造業發揮重要支撐。前三季度,上海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兩大集群產值增速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同期,江蘇全省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數字核心產品制造業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安徽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7.8%。
消費市場穩步恢復,也為長三角注入更多內生動力。前三季度,以舊換新等政策釋放潛力,綠色消費逐漸興起,“蘇超”、“浙BA”等城市體育賽事蓬勃發展,讓長三角提振消費有了不少新亮點,也創造更多新模式。
13城經濟增速破6%
前三季度,浙江以5.7%的GDP增速領跑,上海、江蘇、安徽緊隨其后,分別為5.5%、5.4%、5.4%,三省一市經濟增速均跑贏全國平均。
從規???,前三季度,江蘇以102811億元的GDP總量在長三角三省一市排在第一,浙江排第二,GDP為68495億元,上海GDP總量為40721.17億元,安徽則為39770億元。
江蘇省社科院社會政策所所長張春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先進制造業是江蘇經濟的“壓艙石”,筑牢了GDP規模與增速優勢,其支撐作用體現在產業結構優化與抗風險能力提升上,為經濟增長提供穩定動能。
“在全球需求波動背景下,江蘇制造業的技術沉淀、產業鏈完整性與數字轉型優勢顯著,疊加國內市場支撐,只要持續強化創新與供應鏈韌性,‘硬核制造’ 優勢將進一步放大,鞏固長三角經濟龍頭地位?!睆埓糊堈f。
在長三角41座城市中,前三季度共有13座城市經濟增速突破6%,由高到低分別為舟山、紹興、麗水、金華、臺州、黃山、蕪湖、溫州、馬鞍山、徐州、湖州、銅陵、淮安。
在這13座GDP增速破6%的長三角城市中,前5名全部是浙江城市,浙江城市一共有7座入榜,安徽有4座城市增速超6%,江蘇有徐州、淮安兩座城市均以6%增速卡位榜單。
浙江這些經濟快速增長的城市,大多有著基于塊狀經濟打下的堅實制造業基礎,也在今年快速推進傳統產業向新發展,目前看已有初步成效。
“十五五”規劃建議在戰略任務第一條“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中,首個任務就是優化提升傳統產業。
浙大寧波理工商學院副院長李雪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浙江正借助創新推動傳統產業進行“內生裂變”,這主要基于浙江工業經濟三大特點,一是堅實的傳統產業“基本盤”,二是雄厚的“塊狀經濟”基礎,三是充滿活力的民營經濟主體。
浙江在推進傳統企業繼續向“新”方面有哪些可探索方向,對其他區域城市有何借鑒?
在李雪艷看來,傳統產業可以基于塊狀特色、集群化特色,結合數字賦能,拓展新的空間和領域,一是鏈式裂變,集群發展,二是創新裂變,技術攻堅,三是轉型裂變,數智賦能,四是增值裂變,拓展新域。浙江省政策明確要求推進傳統產業數智化改造,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建設一批智能工廠和未來工廠。同時,鼓勵企業在堅守主業的同時,開辟新業務板塊。
李雪艷認為,為了保障傳統產業內生裂變,還需要積極的制度創新,例如正在推進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留商即招商”的服務理念等。
長三角共有9座萬億GDP城市。從經濟規??矗虾!⑻K州、杭州、南京、寧波、合肥等6座城市前三季度GDP突破1萬億元,南通以9788.9億元緊隨其后,常州這座新晉萬億之城在前三季度實現7968.5億元的GDP規模。
前三季度,上海以40721.17億元的GDP規模遙遙領先,信息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顯著。前三季度,上海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達到79.1%,繼續發揮主引擎作用,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5%。
蘇州則以“新型工業化”為主攻方向,以“創新轉型”為核心動力,前三季度以19930.21億元的GDP總額位列第二。前三季度,蘇州規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20096.5億元,同比增長6.3%,其中,蘇州的光電子器件、工業機器人和鋰電池等新三樣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0.0%、20.6%和55.9%,成為推動工業增長的新引擎。
先進制造、消費雙輪驅動
從產業結構看,長三角三省一市呈現服務業與制造業并進,數字經濟、綠色產業快速增長的特點。先進制造業成為帶動長三角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產業向高技術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快速轉型。
新興產業逐漸成為工業增長主引擎,上海的工業底盤在快速換擋。前三季度,上海三大先導產業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8.5%,其中,人工智能制造業增長12.8%,集成電路制造業增長11.3%。目前,上海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已經提高至44.1%。
浙江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速7.1%,重點領域如高技術制造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和裝備制造業的增速分別為12.4%、11.6%和10.6%。
在江蘇,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51.8%,光纖光纜及鋰離子電池制造、電子元器件及設備制造、智能設備制造增加值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安徽雖然經濟體量在長三角三省一市中較小,但后發優勢明顯。前三季度,安徽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跑出27.8%的高增速。
長三角三省一市消費恢復勢頭穩健。前三季度,長三角社零增速從高到低排名分別為浙江、安徽、上海、江蘇,依次為5.2%、4.4%、4.3%、4.2%。從社零規模看,前三季度,江蘇以34788.3億元排名全國第一。
具體分析長三角消費增長動力,一方面,以舊換新政策極大拉動了家電、汽車、3C等銷售,另一方面,“蘇超”、“浙BA”等體育賽事,以及各省份的展會經濟成為消費的結構性亮點。
在江蘇,本土培育的體育賽事IP“蘇超”直接拉動體育及文旅消費。前8個月,江蘇全省體育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0%,其中體育組織因賽事運營、活動策劃等業務增速明顯,同比增速高達27.9%。
在張春龍看來,江蘇擴內需以“制造 + 服務”為核心特色,形成雙向賦能優勢。制造業為消費提供綠色智能產品,以舊換新政策精準激活實物消費;服務業則依托“蘇超”等IP創新場景,帶動文旅消費。這種優勢既源于制造端的產品供給能力,也得益于服務端的場景創新活力,通過 “賽事引流 + 消費兌現” 模式與數字零售賦能,實現了實物消費與服務消費雙增長,構建起供需適配、多元協同的內需擴張格局。
前三季度,浙江以5.2%的社零增速領跑長三角三省一市,除了以舊換新政策拉動明顯,浙BA、烏鎮戲劇節等活動的舉辦極大地促進了省內居民消費。
在李雪艷看來,浙江在服務業內需方面表現突出,主要得益于數字經濟與消費場景的深度融合、民營經濟的創新活力與IP打造能力、展會經濟的平臺效應與流量轉化。
“浙江,尤其是杭州,擁有發達的電商平臺和數字支付體系,這為消費創新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底座,使得直播電商、社交電商、沉浸式購物等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消費模式在這里蓬勃發展?!崩钛┢G說。
制造業升級與提振消費,成為前三季度長三角地區經濟增長的雙重動力源,下一階段,提振消費被放置在長三角經濟高質量發展更重要的位置。
李雪艷認為,“十五五”時期,應充分借助浙江在消費場景創新和展會經濟方面的良好基礎,進一步激發和釋放消費潛力。具體措施包括提升展會經濟能級,促進“展消聯動”;深化消費場景融合創新,打造“全城消費熱力圖”;優化消費環境,提升便利性與獲得感;強化區域與國際聯動,拓寬消費半徑。
在張春龍看來,“蘇超效應” 打破了江蘇各城市間的消費壁壘,強化了區域消費協同。城市應延續這一聯動邏輯,進一步挖掘地域特色:南京、蘇州可深化文體商融合,放大商圈消費勢能;無錫、南通、常州可結合產業優勢,拓展消費場景。同時,持續擴容 “第二現場”,推動文創、餐飲等消費 IP 跨城聯動,讓賽事紅利轉化為常態化消費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