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觀察|以業績比較基準為錨,再定義績優主動權益基金

2025年11月05日 20:28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黎雨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黎雨辰

當基金業績比較基準不再只是產品說明書里的一行“裝飾文字”,而是真正掛鉤基金經理薪酬的“硬約束”,公募行業的又一場變革擲地有聲。

今年5月,中國證監會發布《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作用,并將其與基金評價、基金經理績效薪酬等相關聯。

10月31日,公募基金業績比較基準相關新規的征求意見稿正式發布。在業內看來,新規的發布有利于提高主動投資紀律性,促進公募基金形成更加穩定清晰的投資風格,更好發揮公募基金的價值投資工具屬性。有利于引導行業機構回歸“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初心,專注為投資者提供長期穩健回報,為資本市場引入更多中長期資金。

從重規模再到重塑業績比較基準,行業對公募基金的評價有了更科學的“準繩”。以業績比較基準為標尺,當前市場中主動權益基金的表現又究竟如何?

1.僅三成主動權益基金近三年跑贏業績比較基準

業績比較基準作為基金產品設計的核心要素,貫穿基金投資運作全周期,是界定基金投資范圍和風格的重要指標,也將在未來成為評估基金業績的專業標尺。但從當前市場的產品表現來看,在新的評價標準下成為績優基金,并非易事。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4日,全市場有數據顯示的3731只主動權益基金(不同份額合并計算,下同),近三年的回報率平均跑輸業績基準-7.26%,其中僅有1262只主動權益基金近三年跑贏基準,占比不足34%。

進一步細分來看,超額收益在20%以上的產品共467只,超過50%的為107只,而超額收益超過100%的“頂尖選手”僅20只。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部分高超額收益產品實則為“基準錯配”所致。例如德邦鑫星價值作為一只靈活配置型基金,其業績比較基準選取了一年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截至三季度末的權益倉位卻超過85%。

剔除此類產品后,統計顯示,過去三年來全市場超額收益排名前5的主動權益基金,分別為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東吳新趨勢價值、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選、東吳移動互聯和匯添富北交所創新精選。

而另一極端案例——宏利周期的業績偏離則凸顯基準約束的重要性。該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為中信周期風格指數*65%+上證國債指數*35%。過去三年來,這一基準漲幅達120.35%,而宏利周期同期的凈值卻近乎零增長,偏離度驚人。

2.高收益≠高超額,風險控制成關鍵變量

高絕對回報率的基金,是否更容易跑贏業績比較基準?整體來看,主動權益基金的絕對業績和相對超額收益之間呈正相關,但在部分個體中也存在兩者相悖的偏離現象。

例如有少數主動權益基金盡管累計回報不俗,卻未能實現相對超額收益。寶盈人工智能過去三年漲幅達67.75%,但仍然跑輸業績基準18.38%。中證人工智能主題指數收益率占基金業績基準的60%。

無獨有偶,同泰數字經濟過去三年以61%的回報率排于同類前7%,但同期相較業績基準仍有1.63%的差距。該基金過去三年最大回撤-47.07%,遠高于同類基金-36.62%的均值,處于同類后20%。

此外,中歐互聯網先鋒、博時移動互聯主題、博時半導體主題、南方人工智能主題的回報率在達到50%以上的同時,依然跑輸業績比較基準。而如果僅按業績排名,這些基金的同類排名反而相對居前,一定程度體現出當前評價體系中對超額收益關注的缺失。

此外統計顯示,還有28只主動權益基金近三年盡管未能取得正收益,但依然跑贏業績比較基準。記者注意到,這些基金幾乎均為行業主題類主動權益基金,投資范圍聚焦在醫藥、新能源、食品飲料三大近年一度調整較深的板塊。

3.“船小好調頭”,小規模產品超額能力更優

值得關注的是,規模較大的主動權益基金,并不直接和優秀的超額能力強關聯。統計顯示,全市場34只成立超三年的百億級主動權益基金中,僅14只近三年跑贏業績比較基準,勝率約40%。

進一步聚焦頭部規模產品,全市場規模超過200億元的主動權益基金共有5只,分別為易方達藍籌精選、中歐醫療健康、興全合潤、富國天惠精選成長和睿遠成長價值,而上述基金近三年相較業績比較基準的超額分別是-23.21%、-13.27%、8.71%、-12.39%和-3.58%,僅有1只取得了超額回報,反映出規模擴張對策略容量帶來的挑戰。

從規模分布角度來看,截至9月30日,全市場成立滿三年的主動權益基金平均規模為30.57億元。而近三年取得正超額收益的1262只基金,平均規模僅為12.38億元;超額收益超過50%的績優產品,平均規模也僅為24.22億元,明顯低于市場整體水平。

這一結構性差異,進一步驗證了“規模是業績的敵人”這一巴菲特的經典觀點,小規模基金在策略聚焦、調倉靈活度方面仍具比較優勢。

4.基金經理:管理規模一定程度影響超額能力

盡管單只基金的規模和其超額表現沒有顯著關聯,但基金經理的總管理規模,一定程度依然影響著其主動管理能力。

統計顯示,過去三年取得正超額的主動權益基金背后共有850位基金經理,而其中136位基金經理的在管規模超過百億元。前20名中,百億級別的基金經理更是高達11位,占比過半。

作為“資歷”的基金經理從業年限,則和基金經理的主動管理能力沒有顯著關聯。統計顯示,主動權益基金經理的平均任職年限為7.12年,而過去三年取得正超額收益的基金經理,平均任職年限為6.87年。

從公司維度看,統計不同機構旗下近三年取得正超額的主動權益產品數量,共有21家公募基金擁有20只及以上產品。其中,易方達基金以49只的數量居首,富國、嘉實、博時和景順長城基金緊隨其后,分別擁有45、38、38和37只。

5.業績比較基準要素庫落地,行業規范進一步明確

今年以來,業內對此次新規落地早有預期,部分機構已提前行動。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3日,年內共有132只基金產品出現基準變更,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其中權益產品超80只,占比超過六成,釋放出行業加速規范的強烈信號。

而隨著此次業績比較基準指引的出臺,公募行業生態也將迎來系統性重構,多項配套措施正加速推進。

據了解,為平穩實現存量產品基準調整,監管部門已初步設定一年過渡期,后續還將修訂出臺薪酬考核相關規則,進一步細化基金經理薪酬掛鉤業績比較基準的具體要求,從制度層面夯實“基準為錨”的激勵約束機制。

在操作層面,據記者獲悉,基金業協會也已在近日向各公募管理機構下發《公募基金業績比較基準要素庫》及配套指標說明文件,為基準選擇提供標準化依據。

具體來看,要素庫將業績比較基準劃分為一類庫與二類庫,其中一類庫包含69個基準指標,二類庫涵蓋72個,并統一按寬基指數、行業主題類、策略指數三大類型進行分類。此舉旨在提升基準設定的規范性與可比性,杜絕隨意設定、頻繁變更等行為。

展望后續工作,華夏基金指出,指引及操作細則將要求基金公司嚴格依據產品投資策略設定合理的業績基準,一經選定,不得隨意交更,這將進一步約束基金實際投資行為與產品策略定位相匹配。也將要求基金管理人更加審慎選取業績比較基準并采取措施管理實際投資與業績比較基準的偏離,通過將業績比較基準與基金經理考核相掛鉤,建立以長期業績為核心的評價體系,促使投資行為更加規范、透明。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負責人胡立峰指出,我國基金業從1998年的“組合投資、強制托管、信息披露”的三個支柱起步。2015年股市波動期間新增“逐日估值”第四個支柱。此次2025年以《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為契機,通過《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績比較基準指引(征求意見稿)》,行業取得共識新增“基準為錨”第五個支柱,行業發展基礎日益穩固。

而在這一背景下,基金評價機構的工作思路,則將會包含強化基準信息、提高基準對比的權重、強化長周期基準對比等。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日本又黄又潮娇喘视频免费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97 | 久久国产色AV免费观看 | 亚洲最大色区在线电影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性 | 日韩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