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實習生 張長榮 記者 崔文靜 北京報道
作為“十五五”規劃的開局之年,2026年中國經濟正處于承前啟后的關鍵階段。
市場普遍認為,2026年宏觀政策將繼續在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尋求新的平衡。多家機構預計,實際GDP增速目標或維持在5%左右,政策支持力度仍將加碼,財政政策有望持續發力,貨幣政策操作空間亦有望進一步打開。
與此同時,內需與出口走勢的分化,正成為觀察中國經濟運行的新焦點。2025年,外需在全球需求放緩背景下依然展現韌性。展望2026年,政策重心預計將更加側重擴大內需、暢通國內大循環,通過財政擴張、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社會保障完善等舉措,促進消費回升與服務業擴容,在“增需求”與“優供給”之間尋求新的均衡。
隨著經濟由“土地時代”邁向“金融時代”,資本市場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在資產替代、制度改革與產業轉型三重驅動下,多家機構判斷,2026年A股市場有望延續“慢?!备窬郑袌鲞壿媽那榫w推動轉向基本面驗證。行業配置方面,科技自主與安全仍是關鍵主線,內需修復(大眾消費)與企業出海同樣值得關注。

內需突圍:供需新均衡
“十五五”時期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作為這一階段的首年,2026年宏觀經濟目標與政策框架引發市場關注。開源證券宏觀經濟首席分析師何寧指出,2026年實際GDP增速目標有望維持在5%左右。
政策支持預計將持續加碼,財政政策有望持續發力。國泰海通梁中華團隊預計,2026年公共財政赤字率可能在當前4%的基礎上繼續邊際上調。何寧同樣判斷,該比率或提升至4.2%,對應廣義赤字規?;驅⒃黾?.7萬億元。
貨幣政策方面,多家機構認為,當前低通脹環境下,我國實際利率處于歷史高位,進一步降息具有必要性。何寧補充道,2026年貨幣投放機制將更趨多樣化,具體包括央行國債買賣、降準、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
厘清內需與出口的“分化”態勢,是理解當前經濟的一大關鍵?;仡?025年,出口在外部壓力下展現出韌性,而內需在短暫回暖后再度走弱。這種“分化”的成因何在?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團隊分析認為,中國出口依托價格質量優勢、成本優化等因素保持穩健增長。而內需受債務約束、供需錯配及微觀主體活力不足影響偏軟。
展望2026年,張文朗團隊預測出口仍能實現約6%的增長,而“反內卷”對供給端的總體影響則可能相對有限。
在此背景下,2026年如何“打通內循環、改善雙循環格局”?何寧表示,核心思路是實現供需新均衡。張文朗團隊進一步指出,理想的政策組合應是“增需求”為主,“優供給”為輔。在“增需求”方面,關鍵在于(準)財政擴張,核心方向包括化解債務壓力與強化民生保障。
“2026年固定資產投資有望實現有限回升,其中基建投資增速將保持平穩;消費領域方面,以舊換新對商品消費的拉動效應已邊際減弱,居民消費的核心潛力將集中在服務消費賽道?!焙螌庮A計,政策層面或通過新增服務消費券、落實帶薪錯峰休假、推進新型城鎮化等舉措,進一步釋放服務業消費潛力。?
此外,何寧提到,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及消費直達政策為核心的一攬子支持舉措,將更精準地提振養老、生育等特定領域消費,同時激活大眾消費潛力。?
供給端方面,何寧表示需做好“加減法”。“加法”層面,通過高質量服務供給激活消費潛力,具體包括放開服務業外資準入限制、加大消費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等;“減法”層面,則是穩步推進反內卷,有序化解過剩產能。
A股或現“平頂慢?!保季炙拇笾骶€
“十五五”時期,資本市場的深化改革與財富結構的轉型,預計將共同塑造中國經濟的第二個財富周期,從“土地時代”逐步邁向“金融時代”。
作為十五五的開局之年,2026年資本市場走向如何?多家機構一致預測,2026年A股將延續慢牛行情。綜合各家觀點,慢牛核心邏輯可概括為三大方面:?
首先,資產替代邏輯持續深化。隨著房地產投資回報率穩步下行,其傳統投資屬性逐步弱化,權益市場正加速成為居民資產配置的“新主場”。
其次,資本市場改革筑牢制度根基。以“新國九條”為起點的基礎制度改革有力提振中國市場的可投資性;引入中長期資本和構建穩市機制,極大改變中國市場應對風險和波動的能力。
此外,經濟轉型確定性提升注入增長動能。隨著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傳統動能趨穩的同時,新技術、新產業加速涌現推動資本開支擴張,疊加中國制造業全球化競爭力持續提升,經濟預期與資產回報率有望觸底回升。
基于上述多重利好,國泰海通郭胤含團隊明確指出,2026年A股市場高度有望超出市場共識,向十年前的高點發起沖擊。?
值得關注的是,部分業內人士提醒,市場焦點正從情緒驅動轉向基本面驗證,估值能否進一步抬升將直接取決于企業盈利的實際兌現。當前2025年三季度A股盈利增速仍處于磨底階段,市場對于盈利修復的節奏與彈性仍有疑問。
對此,機構給出差異化但樂觀的判斷:華泰證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兼金融工程聯席首席何康團隊認為,得益于漸行漸近的產能周期與庫存周期拐點,盈利周期有望于明年上半年步入復蘇通道,修復彈性的預期差與勝負手在于地產周期與企業出海,當前兩者均現積極信號。
開源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韋冀星團隊則提出,分子端盈利修復將呈現“廠”字型復蘇特征,盈利底或出現在2025年底至2026年初,2026年資本市場將從“資產重估”階段正式邁入“盈利修復”階段,行情更可能是“平頂慢?!倍恰凹忭敹膛!保摇捌巾敗敝髮⒊掷m演繹盈利驅動的慢牛趨勢。?
估值層面A股仍具提升空間。據華泰證券模型預測,2026年末上證前向PETTM約14.5x;中證800相對發達市場折價約22%、相對其他新興市場溢價約12%,均較歷史高點仍有修復空間?!爸袊Y產的相對吸引力顯著,增量資金不會對行情形成實質性約束?!焙慰祱F隊表示。
2026年資產如何配置?機構給出清晰方向。韋冀星團隊聚焦四大主線——科技成長自主可控(算力、半導體、AI應用等)、PPI改善疊加廣譜反內卷(有色金屬、化工、建材等)、出海+全球產業競爭力提升(汽車、電子、機械等)、內需結構轉型+消費復蘇(低空經濟、零售、食品等)。
郭胤含團隊則在看好科技新勢能、內需新機遇、出海與區域經濟新格局的同時,特別強調能源新戰略領域,建議聚焦新型儲能、氫能與核聚變能等前沿賽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