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孫永樂 上海報道
11月以來,券商2026年度策略會進入密集舉辦期,研究大咖與資深專家、行業領袖圍繞市場熱點及2026年投資策略分享真知灼見,吸引公募、私募、銀行、保險、上市公司等各類投資者參與交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本周已有開源證券、東吳證券、國泰海通證券、華泰證券等4家賣方機構召開2026年度策略會,對即將到來的2026年的宏觀經濟形勢、“十五五”規劃、資本市場投資策略、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前景等進行展望和探討。
11月4日,東吳證券“冬藏春華,盛世新章”2026年度策略峰會在上海開幕,議題圍繞泛AI、創新藥、反內卷等多個熱門領域;
11月4日,開源證券召開2026年度策略會,以“乘風破浪,向新而行”為主題,展望2026年宏觀經濟形勢、“十五五”規劃、資本市場投資策略;
11月4日至6日,國泰海通2026年度策略會于北京開幕。本次會議以“啟航新征程”為主題,就市場熱點和2026年度投資策略進行深入探討和全面展望。其中,國泰海通研究所展望2026年宏觀經濟、A股市場投資策略的觀點,備受關注;
11月5日至6日,華泰證券2026年度投資峰會在北京舉行,本屆峰會以“策馬啟新章”為主題,深入探討了“十五五”開局之年的宏觀格局與市場機會,涉及“十五五”規劃、消費新成長、AI&機器人產業新周期、東南亞出海新機遇等熱點話題。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進入11月密集舉辦期,還將有9家券商陸續舉辦2026年度策略會,包括國盛證券、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光大證券、中金公司、方正證券、東方財富證券、浙商證券、國信證券等。

從會議主題來看,各家券商的年度策略會緊扣經濟轉型與市場趨勢,核心關鍵詞集中在“新征程”“新章”“乘勢”“馭勢”“向未來”等,凸顯對2026年新機遇、新趨勢的聚焦。部分主題兼顧轉型與突破,如“革故鼎新,質贏未來”“破局乘勢,馭風前行”,既體現對資本市場變革的認知,也傳遞出積極把握機會的態度。
較為特別的是,東方財富的年度策略會主題為“智能浪潮,勢起東方”,是13家券商唯一提及“智能”一詞的券商,顯示出這家互聯網券商對于科技領域的重視。東方財富表示,科技主導,長線慢牛。自主可控、國產替代加速,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成為資本市場帶來新的邏輯變革,投資機遇也將不斷涌現。
最后,券商年度策略會選址呈現明顯的頭部城市集聚效應,集中在國內三大資本市場核心城市。上海是舉辦地首選,東吳證券、光大證券等5家券商將會議設在上海,凸顯其作為國內金融中心的地位;北京、深圳緊隨其后,分別有4家、3家券商落地;長沙為唯一非一線舉辦城市,僅方正證券1家在此召開。
記者還獲悉,天風證券研究所將于11月26日至28日召開年度策略會,或有部分選擇在11月最后一周舉辦策略會的券商仍未官宣相關消息。
物價是資本市場穩定的關鍵變量
作為“十五五”開局之年,2026年宏觀走勢如何演進,經濟增速預計如何,哪些變量影響最大?
東吳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范力表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產業升級的時代洪流奔涌向前,在金融強國戰略指引下,中國資產正迎來歷史性的配置機遇。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資本市場肩負著重要使命。
開源證券宏觀經濟首席何寧認為,“十五五”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2026年實際GDP目標或仍為5%左右。宏觀政策更加積極,貨幣政策適度寬松、適時降準降息,廣義赤字規模有望擴大,預計權益表現總體好于債券。
值得注意的是,物價已成為賣方大咖預判2026年宏觀經濟走勢的核心參考,機構普遍認為其是影響后續經濟增長與資本市場表現的關鍵變量。
國泰海通宏觀首席分析師梁中華表示,中長期來看,我國經濟具有較大增長潛力。2025年宏觀經濟總量穩定,但結構分化明顯,供、需分化,量、價分化。
因此,梁中華認為,內需偏弱仍是需要2026年政策解決的問題,而物價指標是關注內需變化的核心指標,穩增長關鍵在于穩價格。資產重構,決勝于“價”。
梁中華認為,“通脹預期對于居民財富管理至關重要。全球經濟、貨幣體系重構,導致黃金、美元、美債等資產的定價框架也在發生變化。”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聯席所長蘆哲認為,物價回升對經濟增長和資本市場都很重要。今年A股主要指數的漲幅主要來自于估值提升,企業盈利仍然面臨一定壓力,價格壓力能否改善是盈利能否回升的關鍵。
蘆哲進一步分析,從消費需求、貨幣流動性、匯率三個角度看,中國物價合理回升具較好條件。“2025年以來中國出口延續韌性、外資回流人民幣資產、美元中長期走弱初顯,以上三者或再度推動人民幣匯率進入一輪升值周期。”
蘆哲表示,一方面,堅實的商品出口“基本盤”是人民幣未來升值的主線,預期到2026年至2027年,人民幣對美元或升到6.40至6.50;另一方面,從證券賬戶看,隨著2025年至2026年美聯儲繼續降息,美元利率或持續下行,外資會選擇回流增持A股,證券投資賬戶推動人民幣升值。
A股市場高度有望挑戰十年前高
國泰海通黨委副書記、總裁李俊杰指出,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聚焦提升制度包容性、適應性和吸引力、競爭力,有望進一步帶來中國資產廣泛價值重估機遇。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加速機構化、產品化、國際化,機構投資者等中長期資金“壓艙石”和“穩定器”作用不斷凸顯。
展望明年,華泰證券機構業務委員會主席梁紅指出,相信中國資產的重估將會進一步走向縱深,權益投資者從過去兩年“左手紅利、右手科技”的策略,可能會逐步關注與經濟基本面改善更加密切的能源、消費、地產等順周期板塊,尤其是這些“老經濟”板塊中的優質龍頭企業。
在主題為《中國“轉型牛”,遠望又新峰》的演講中,國泰海通策略首席分析師方奕表示,2025年中國股市迎來大發展的周期,資本市場改革與經濟結構轉型交相輝映,這是“轉型牛”的典型特征。
方奕強調,2026年中國“轉型牛”的升勢遠未結束,中國經濟轉型、無風險收益下沉與資本市場改革,放大牛市思維,市場高度有望超出共識,挑戰十年前高。
記者了解到,方奕所指的“十年前高”是指2015年6月12日上證指數創下的5178.19點,但該點位并非A股歷史最高點,上證指數歷史最高為2007年10月16日創下的6124.04點。作為2014年啟動的“杠桿牛”行情峰值,5178.19點不僅是衡量后續市場估值水平的重要錨點,更承載著投資者對牛市行情的關鍵情緒記憶,已成為觀察市場投機氛圍與理性程度的核心指標。
此外,開源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韋冀星預計,2026年資本市場將從“資產重估”進入到“盈利修復”,2026年前后更可能是“平頂慢牛”而非“尖頂短牛”。
“老經濟”投資價值或優于科技板塊
2025年以來,市場總體呈現風險資產與避險資產同漲的格局。當前,全球宏觀環境不確定性高企,全球主要股票指數以及黃金、銅等資產已累積較高漲幅,估值水平處于歷史高位區間。
在此背景下,資本市場明年有哪些投資策略和新主線?股強于債的趨勢能否延續?明年資產配置有哪些建議?如何把握交易的品種和節奏?
華泰證券研究所所長、固收首席張繼強指出,今年股市主要由情緒、資金和估值驅動,市場認知和敘事變化驅動行情,明年有望轉向業績驗證。
債市方面,今年主要表現為對年初過度上漲的修正,明年將重回基本面邏輯,需重點關注名義GDP、融資需求、股債性價比等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明年是中長期存款大量到期的一年,這類資金的再配置行為或將利好股市。
華泰證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兼金融工程聯席首席何康明確看好“老經濟”。他指出,以AI為代表的新經濟,在業績增速、降息周期以及海內外產業趨勢共同推動下,對科技板塊均形成有力支撐,但當前該板塊略顯擁擠,估值溢價偏高。
他基于四點判斷看好“老經濟”:一是新、老經濟存在正相關聯動,新經濟表現良好,通常也會帶動老經濟增速;二是老經濟板塊目前估值低、籌碼低、市場預期也偏低;三是周期底部會積蓄了較強的修復勢能;四是資金面來看,明年險資、外資等增量資金更偏好價值風格。因此,他建議投資者在配置上要做價值與成長的均衡。
關于布局時點,面對長期維度的不確定性,何康建議投資者采取定投、分批建倉的方式。從歷史規律看,配置資金一般在年底更注重避險,價值風格相對占優,因此年底至明年一季度都是較好的布局窗口。
韋冀星表示,從領先指標來看,“盈利底”或將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到達。“科技為先”是貫穿本輪牛市最強主線,具備相對盈利優勢、海外映射、全球半導體周期共振上行三大中長期占優的條件,但2026年行業表現會比2025年更均衡。“盈利修復”慢牛的順周期機會重點在于PPI(生產者物價指數)。他同時認為,紅利風格在2026年的表現會優于202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