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周瀟梟 見習記者冉黎黎 株洲報道
大巴行駛在湖南省株洲市的道路上,寫有“培育制造名城、建設幸福株洲”的路牌一遍又一遍地出現在眼前。
“制造名城”是路牌也是名牌。2024年,株洲全市工業、制造業占GDP比重分別達39.9%、37.4%,較2020年分別提升0.9個、1.2個百分點,在湖南省排名第一。
這里被譽為“火車拉來的城市”,也是一個老工業基地,是新中國“一五”“二五”時期重點建設的八大工業城市之一,誕生了新中國工業史上多個第一,擁有南方最大的鐵路貨運編組站等。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近年來,株洲已走上一條以先進制造業當家的道路,培育了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特高壓輸變電裝備3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陶瓷、硬質合金、功率半導體3個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國省產業集群數量共15個。2024年,株洲在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城市排名由2020年的50名開外升至第37位。
寫有“培育制造名城、建設幸福株洲”的路牌。(冉黎黎/圖)
“升鏈”之路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新型工業化媒體調研行”湖南站情況介紹會上,株洲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黎平表示,株洲發揮大企業優勢,鏈式帶動上下游企業加快智轉數改網聯,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成了全球首個轉向架智能制造車間,打造了國內首條5G陶瓷自動檢測生產線,落地了中南地區最大的數據中心——中國移動(湖南株洲)數據中心和全省首個工業軟件園,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網絡化覆蓋率、工業互聯網平臺在規模工業企業普及率分別達81%、66%。
其中,全球首個轉向架智能制造車間來自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株機”)。中車株機是中車旗下核心子公司、湖南千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龍頭企業。
除前述車間以外,在數字化智能化方面,中車株機還建成了國內行業第一條真空斷路器和超級電容器模組智能化生產線,以及車體部件和電氣產品數字化制造線,制造手段實現升級換代。

中車株機產品模型。(冉黎黎/圖)
中車株機動車研發設計主管齊彪特別提及尚未正式上線的一款動車組,表示該動車組的智能化程度比既有的市域車型要高,“采用全以太網控車的技術,相對于以前的傳統車型,現在直接做到了大數據的貫通,每個部件都做了大數據的模型,可以對故障發生進行提前預測,也能對技術參數、配置等進行遠程操控,還可以看到其運行情況,包括電機是否超溫、軸承磨損情況如何等。”
齊彪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智能化既能提升司機的駕駛體驗和乘客的乘車體驗,也能通過智能運維功能,針對性地對列車進行檢修維護,“而不是定期機械式維修,能減少列車運用維護成本。”
中車株機所處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是株洲的優勢產業之一,其產值已突破1600億元。另外,同為株洲優勢產業的中小航空發動機國內市場占有率90%以上,硬質合金市場份額全球第1。
傳統產業上,株洲也在大力推進醴陵陶瓷、蘆淞服飾等傳統產業加快數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級。黎平介紹,目前,蘆淞服飾產業獲批省級產業集群,規模達1100多億元;醴陵陶瓷獲批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入選中國首批消費名品。
作為株洲市政府控股的上市醫藥企業,株洲千金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金藥業”)也在數智化轉型上持續探索。千金藥業董事長蹇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智能化生產將對中成藥的品質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能充分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均一性。Al技術在應用于研發中后,將大大的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提高研發的成功率,加速推進產品上市。
具體而言,千金藥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全域業務數智化兩年來,研發上,單品平均成本由1246.8萬元降至586.7萬元;批文獲批時長由8年縮至不到3年,最短38天。生產上,月排產時間由3天以上縮到30分鐘內;產量增長33%。供應上,物料供應周期由37天減至29天,累計降本超2億元。質檢上,每批次檢驗成本同比下降14%。產品供貨周期由90天縮到45天,最快30天。
“制造名城”如何瞄準未來?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著力打造新興支柱產業。實施產業創新工程,一體推進創新設施建設、技術研究開發、產品迭代升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
在株洲市最新的政府工作報告上,提出要更加用力打造“三個高地”,包括全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全力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
從產業上看,2025年,株洲計劃加快建設軌道交通、中小航空發動機世界級產業集群,推動先進硬質材料及工具、功率半導體產業集群創建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力爭省級以上產業集群縣市區全覆蓋,推進北斗應用與信息技術、陶瓷與新型功能玻璃等產業集群規模加快邁上千億臺階等地。
在這次走訪中,記者發現,在新興產業上,株洲聚焦“卡脖子”領域,支持企業加強技術攻關,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比如,半導體用高性能碳化硅CVD涂層及制品實現國產替代,芳綸、PI薄膜等新材料打破國際壟斷。
未來產業上,株洲也正加緊布局。北斗產業3年時間從無到有,產業集群規模達113億元,完成46個應用示范場景建設,建成投產全省首個商業衛星工廠。全國首個“無人機+北斗”低空綜合服務中心實現常態化運營,通航運營能力居全省之首。此外,啟動超材料產業園建設。
成立于2018年11月的賽德雷特總部便位于株洲的北斗產業園,公司專注于衛星總體設計與制造領域。
在談到入駐北斗產業園時,賽德雷特副總經理劉正峰用到了“趕巧”二字。劉正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株洲打造北斗產業集群的謀劃和賽德雷特尋找企業發展的出路不謀而合。
“地方政府重視,有寬松的營商環境,也給予了資金方面的大力扶持,得以讓我們在2年的時間內把衛星智能制造工廠建設完成,達到從衛星任務訂單、設計開發、單機部件聯試、衛星總裝、整星功能和性能測試、環境試驗驗證到衛星出廠的全流程研制能力。”劉正峰說。
賽德雷特生產部部長杜洋進一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年來,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北斗產業發展和規模應用,株洲市被明確為全省北斗產業發展的主要承載地。株洲方面針對產業拿出了科學的“1+2+3+N”發展規劃和具體的支持政策。株洲經開區還組建了專業服務專班,提供“廠房代建、設備代購、資金代投”等全生命周期服務,做到了“有呼必應、無事不擾”,讓企業能專注于主業。

賽德雷特工作人員現場講解。(冉黎黎/圖)
“制造名城”的名片,也成為株洲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重要優勢。公開數據顯示,株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聚集度全球第1,株洲中小航空發動機產業集群產值占全國75%。
杜洋提到,株洲擁有深厚的工業底蘊,尤其在軌道交通、航空發動機、新材料等領域優勢明顯,這些產業與衛星制造在精密加工、新材料應用等方面具有天然的適配性。
山河星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河星航”)專業從事載人輕型飛機和無人機的研發、制造、銷售以及通航運營。山河星航董事黃鑫表示,株洲有中小航空發動機產業集群,株洲的蘆淞通用機場是全省首個A1級通用機場,這是公司落戶株洲的重要考量之一,同時公司也獲得了株洲市政府更為務實的政策支持。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株洲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長9.5個百分點。全市37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7個行業實現正增長,增長面達73%。重點產業集群表現亮眼,金屬制品業(含先進硬質材料)增長36.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含風電)增長30.8%,醫藥制造業增長12.2%,陶瓷制品制造業增長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