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評論員 胡光旗
近日,央行發布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簡稱《報告》)。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相比,本次報告的變化主要集中在對國內經濟形勢有較強信心、對物價回升保持謹慎樂觀態度、重提“跨周期”調節并完善調控框架、通過利率比價的論述著力強調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效能以及保證金融總量合理增長幾個方面。
《報告》對宏觀經濟形勢信心較強。《報告》對目前國內經濟總形勢的判斷是“國民經濟穩中有進,實現全年預期目標有基礎有支撐。”支撐這個較為積極的判斷,央行給出供給端產能充足、以舊換新政策促使消費潛力持續釋放以及宏觀政策積極有為三個支撐因素。并且相對于二季度報告中“下半年保持穩定增長有堅實支撐”的表述,本次《報告》對今年完成既定增長目標信心更強。并且考慮到美國關稅政策對全球貿易形勢的沖擊還將持續,需依托國內大循環的力量推動經濟增長,其著力點就是消費。
物價方面,10月CPI同比轉漲,核心CPI同比漲幅連續六個月擴大,PPI環比年內首次上漲,物價溫和回升。《報告》認為,自二季度規范部分行業無序競爭導致產能過度擴張以來,行業競爭秩序開始優化,價格出現邊際改善。《報告》提出,“促進物價合理回升,需要宏觀政策協同發力”,在明年項目投資啟動以及消費政策加力的作用下,物價有望穩中有升。
在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導向方面,相對于二季度報告,本次《報告》重提“跨周期”調節,把“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改為“綜合運用多種工具,保持社會融資條件相對寬松”。首先,“跨周期”重回貨幣政策調控框架中,代表“十五五”期間的貨幣政策不僅將兼顧短期和中長期,而且要側重長期和結構的方向。這主要是考慮到未來總量和結構的任務兼具,需要央行結合短期和中長期視角完善調控框架。
其次,貨幣政策關注金融總量合理增長。“十五五”時期,要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更大力度做好產業升級,就需要金融總量給予合理增長。但與此同時,《報告》也提出,未來金融總量增速有所下降是自然的,與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是一致的。此外,結合報告專欄2《基礎貨幣與貨幣的關系》來看,未來貨幣政策將更多關注“金融總量”這個概念,以更好地在金融市場發展以及融資結構變化的情況下把握好金融調控。
本次《報告》中,央行在專欄4中著重論述了保持合理的利率比價及其關系。保持合理的利率比價關系是暢通貨幣政策傳導的需要,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制約貨幣政策傳導的主要問題在于不同類型的利率之間存在期限、風險、流動性等方面的錯配,而不同類型之間利率的錯配會導致資金出現“羊群效應”。而下一階段貨幣政策將通過規范利率比價,來達到理順“政策利率-市場基準利率-市場利率”這一傳導鏈條的目的。根據《報告》內容,市場基準利率要圍繞政策利率波動,而市場利率要根據市場基準利率進行變化,非政策利率不能偏離政策利率過多。要根據不同的利率比價關系,繼續完善利率體系的風險結構和期限結構,保持銀行凈息差,保持正向的收益率曲線。
總體來看,在“十五五”期間,貨幣政策將兼顧總量和結構,處理好短期和中長期的關系,將更加關注“金融總量”這個概念,為經濟增長和結構轉型做好有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