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爾
盡管打著國慶檔唯一一部喜劇真人電影的標簽,但是如果真的沖著合家歡式的喜劇元素去看《浪浪人生》,觀眾們或許會有些失望。韓寒作為本片的制片人,《浪浪人生》的主題和他前幾部電影《四?!贰讹w馳人生》幾乎如出一轍,都是在嘗試用喜劇元素深刻探討落魄中年男性如何應對生活失意的命題。
故事的開篇從兒子狗達的視角出發。這個從小聽著父親海上救人傳說長大的少年,曾經一度非常崇拜父親,卻在青春期見證了父親拉動鄰里兄弟投資加油站、加油站創業失敗轉業去當海員還債、當了海員沒幾年又莫名失聯,最后留下一家老小飽受催債之苦的跌宕過程。他也因此逐漸對父親心生埋怨,認定是父親的不負責任害得全家人都被拖累。
于是,當父親驟然歸家,其他人都沉浸在失而復得的喜悅中時,唯有狗達仍有怨恨未消。尤其是回來的父親并沒有帶來任何好消息——不僅錢一分都沒有,腿還受了重傷,而且還要讓狗達負責照料父親起居,這也讓他對父親的不滿愈發加深。父子倆的久別重逢就在這種隱隱的隔閡與爭斗中開始了。如何重新挽回兒子的心、達成父子和解,是第一幕的核心主線。

第二幕的主視角轉換到父親黃榮發身上,這也是全片情感最濃厚的段落。黃榮發以為只是暫時受傷的雙腿,后來被確診為可能導致終身殘疾,急需手術。但公司的賠償款遲遲不發,得知黃榮發歸家后債主們又追上門來,重重壓力堆疊之下,錢成了要與時間賽跑的命根。
故事由此開始了轉向——面對困境時,片中的所有人都擰成了一股繩。從黃家到整個小鎮,每個人都在踐行一種當下已難見到的樸素善良,更從中醞釀出一種帶著文學質感的浪漫生活氣息。阿太誠心懇求菩薩保佑,媽媽姐姐加倍干活攢出手術費撐起這個家;狗達還是窮學生,只能獨辟蹊徑開發代寫情書業務。
最動人的還是這筆錢引伸出的一連串故事:媽媽曾埋怨黃榮發看錯人,最信任的兄弟老四居然催債最勤。于是當老四再次上門時,黃榮發拿出了手術費履行承諾——既然被叫做“大哥”,就要擔起大哥的責任。媽媽陳梨珍回來后,默默擦去門口畫了半年的催債字樣。她因丈夫黃榮發太守信而難過,卻又無法真的苛責他什么,因為從一開始她愛上黃榮發,就是愛他肯義無反顧下海救自己的那份無私。如今,只不過是他又一次選擇“躍入大?!?。
但正如當年被救的陳梨珍最終選擇了以身相許一樣,拿到了錢、確認了大哥心意的兄弟也做出了同樣善意的反饋,將錢送還。黃榮發沒有信錯人,陳梨珍也沒有愛錯人,親情愛情友情人情……這里的每一種情感都那么鮮活,又那么讓人感動。
隨著父親徹底病倒,第三幕又回歸到了兒子視角,情感也變得更加沉重,變成家庭成員之間人生觀的碰撞和傳承。最老一輩的阿太相信“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對衰老沒有任何恐懼;正在經歷人生低谷的父親對生活失去希望,想要自尋短見卻又被家人的力量反復“打撈”起;他開不下去的加油站,妻子至今還在苦苦支撐,甚至想出增加為船加油的新路子,促使黃榮發再度生出新的盼頭。
其實單拎出父子線,《浪浪人生》的刻畫算是不錯,但是全片涉及的情節又不止這些,中間不斷夾雜著大鬧渣男婚禮、港式古惑仔情懷、龍舟比賽等喜劇元素。從劇情的簡述就能看出,這遠遠超出了一部電影應有的體量。本部劇本改編自蔡崇達的散文集《皮囊》,改寫了很多劇情,沒想到成片還是像散文似的“生活流”。但是作為電影來說,就顯得結構略為松散,敘事混亂,過于拖沓。
相比之下更具看點的反而是演員的表演:劉雪華自不必說,阿太身上完全看不出觀眾熟悉的宮廷劇中“太后”的經典形象。近年來黃渤演繹過很多種父親形象,有《學爸》里吃苦耐勞一心雞娃的老爸形象,有《涉過憤怒的?!防餅榕畯统鸬母赣H形象,也有《外太空的莫扎特》里頗具搞笑意味的離異父親形象,但是唯有《浪浪人生》給了他新的發揮空間。
電影直到最后才揭開片名的真正含義。狗達推著父親來到海邊,等待不知會不會來的船,和他們不知會不會好起來的未來,年輕的兒子感到茫然又恐懼。但是父親留給他的人生忠告依然是那句“不要因為害怕風浪就不出?!?,過盡千帆依然要保有對生活的希望。從一開始黃榮發開加油站,為每一個過路人送上一句加油,家庭和人際溫暖留下的點點滴滴,最終成為了讓人安心的港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