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黎雨辰
“提高資本市場制度包容性、適應性”——這一被寫入“十五五”規劃建議的戰略部署,已成為指引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核心命題。
如何針對這一部署精準施策?在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輔導讀本》中,證監會主席吳清發表了題為《提高資本市場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署名文章。證監會主席吳清在解讀中,詳細闡述了未來的重點任務與行動邏輯。
在吳清看來,這一部署為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而面向下一階段的資本市場建設,吳清在文章中明確了“十五五”時期提高資本市場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六方面任務舉措:一是積極發展股權、債券等直接融資;二是推動培育更多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上市公司;三是營造更具吸引力的“長錢長投”制度環境;四是著力提升資本市場監管的科學性、有效性;五是穩步擴大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六是共同營造規范、包容、有活力的資本市場生態。
記者注意到,從吳清的表述來看,資本市場的“包容性”側重于拓展其服務的廣度與深度,讓資本市場更好地支持創新、服務人民;“適應性”則側重于提升市場治理的效能與視野,使制度體系更能駕馭市場變化、提升國際競爭力。

構筑擁抱創新、惠及人民的資本市場生態
在吳清的擘畫中,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體現為制度對新興經濟力量的接納,以及對最廣大投資者福祉的關切。
一方面,包容的資本市場,要能夠識別和服務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助推器”。
吳清指出,創新始于科技、興于產業、成于資本,活躍、有競爭力的資本市場正日益成為推動科技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以資本市場為樞紐,加快構建支持科技創新的生態,更好發揮資本市場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獨特作用,有利于促進創新資源優化配置,穩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回顧過往,從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到深化創業板改革,再到北交所的成立與深化發展,制度創新正日益成為新質生產力企業與資本市場間更強勁的紐帶。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類企業“研發投入大、經營不確定性大、盈利周期長”的特征,展現了前所未有的識別與接納能力。新“國九條”亦對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作出部署,顯示了政策的連貫性。
下一步,吳清指出,要積極發展股權、債券等直接融資。積極發展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健全多層次債券市場體系,大力發展科創債券、綠色債券等,穩步發展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和資產證券化。完善期貨品種布局和產業服務功能。
同時,也要推動培育更多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上市公司;持續深化并購重組市場改革,提升再融資機制靈活性、便利度,支持上市公司轉型升級、做優做強;鞏固深化常態化退市機制,暢通多元退出渠道,進一步健全進退有序、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
另一方面,包容的資本市場,要能夠覆蓋多元需求、惠及廣大人民,成為讓不同投資者均能分享國家發展紅利的“財富池”。
資本市場是人民群眾分享實體經濟發展成果的重要平臺。吳清提到,目前我國有2億多股票投資者、7億多基金投資者。新“國九條”落地實施以來,資本市場總體保持回穩向好勢頭,2024年實現投資者現金分紅2.4萬億元,老百姓通過資本市場管理個人財富的意愿和訴求進一步增強。這要求資本市場應提供更加豐富、更高質量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逐步拓寬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的渠道。
營造更具吸引力的“長錢長投”制度環境,是提升資本市場包容性的關鍵一著。吳清指出,要繼續積極創造條件構建中長期資金“愿意來、留得住、發展得好”的市場環境,推動建立健全對各類中長期資金的長周期考核機制,提高投資A股規模和比例。
同時今年以來,扎實推進公募基金改革,推動與投資者利益綁定的考核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落實落地,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推動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促進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環暢通,加力培育壯大耐心資本、長期資本和戰略資本。
建設立體高效、開放便利的資本市場體系
與“包容性”相輔相成,“適應性”則更強調資本市場制度體系自身應對內外部環境變化、引領和規范市場創新發展的能力。
在一個技術飛速迭代、內外風險交織的復雜環境中,監管機制的適應性,意味著精準高效,能夠快速響應市場創新與風險變化。
吳清指出,金融創新更新迭代快,具有明顯的順周期性和強外溢性。因此,要適應市場的快速發展變化,加快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證券期貨監管體系。
在這一目標下,吳清特別強調,要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強化重點領域風險和跨市場跨行業跨境風險防范化解,持續提升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運用好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高效識別違法違規線索和風險隱患。
適應性的監管還體現在對市場規律的尊重上。即堅持依法監管、分類監管,嚴厲打擊財務造假、欺詐發行、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等惡性違法行為,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
穩步擴大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也是增強資本市場制度包容性和適應性的重要途徑。
2025年以來,人民幣資產估值的修復,進一步增強了全球資本投資國內資本市場的意愿。吳清指出,通過制度型開放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吸引力和包容度,有利于進一步便利跨境投融資活動,助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和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對此吳清認為,要堅持以我為主、循序漸進,推動在岸與離岸市場協同發展,促進資本高效流動、要素合理配置和制度互學共鑒,提高我國資本市場國際競爭力。支持企業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完善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穩慎拓展互聯互通,進一步提升外資和外資機構參與我國資本市場的便利度。
“在持續提高資本市場制度包容性、適應性和吸引力、競爭力的過程中,必須始終踐行資本市場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必須更好統籌投資與融資協調發展;必須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必須以市場穩定運行為重要保障。”吳清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