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與121家上市企業的十年奔赴 見證“深圳速度”

2025年11月15日 16:10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吳佳楠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吳佳楠 深圳報道

在深圳,一家初創公司需要多久才能登陸資本市場?答案正不斷被刷新。

截至目前,深圳共有121家企業在成立不到10年內便成功上市,其中A股87家,港股34家。 

這份名單并非簡單的數字羅列,而是清晰地展示了一幅由硬核科技企業共同繪就的“創新生態全景圖”,透視著深圳已構建起一套支持企業從“種子破土”到“大樹參天”的完整創新創業生態,以“深圳速度”重新定義著科技企業的成長周期。

十年內上市企業的批量誕生 

十年,對一家公司來說,是實現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從這121家公司名單不難看出,這些上市企業從誕生之初便深深烙上了與深圳城市發展基因一致的科技創新元素,成為深圳在新興產業浪潮中的先鋒力量。

在高端制造與半導體領域,就有一批上市公司攻堅“卡脖子”難題。僅用8年就登陸科創板的中科飛測(688361.SH),專注于高端半導體質量控制設備,在多項半導體質量控制設備關鍵核心技術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成為中國半導體產業鏈自主可控不可或缺的一環。 

成立于2016年,同樣僅用8年時間便上市的拉普拉斯(688726.SH),進入半導體分立器件設備領域,形成了氧化、退火、鍍膜和釬焊爐設備等一系列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完成向比亞迪、基本半導體等知名客戶的導入。

在智能硬件與前沿科技領域,不少深圳上市公司憑借自身的技術優勢重新定義全球消費市場。今年6月成為“全球智能影像第一股”的影石創新(688775.SH),憑借全景相機、運動相機等智能影像設備,迅速演化成“中國智造”出海的標桿。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影石在全景相機領域已連續六年霸榜全球第一,市占率達到67.2%,這一數字超越了日本理光、韓國三星等老牌競爭對手。 

除了智能影像,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前沿科技領域,深圳在企業的“黃金十年”內正批量誕生“第一股”。

奧比中光(688322.SH)機器人視覺業務在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占有率超過70%,為全球機器人安上了“智慧之眼”,成為“3D視覺第一股”。云天勵飛(688343.SH)憑借“算法芯片化”能力,在邊緣AI領域構建了堅實壁壘,成為“深圳人工智能第一股”。越疆(2432.HK)在中國所有協作機器人公司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場份額為13%,成為港股“中國協作機器人第一股”。速騰聚創(2498.HK)圍繞芯片驅動的激光雷達硬件為基礎,同時布局人工智能感知軟件技術,成為港股“激光雷達第一股”。

當綠色能源浪潮席卷而來,不少公司正引領新能源產業變革,推動新能源成為深圳的支柱產業之一。優優綠能(301590.SZ)在今年6月成功上市,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直流充電設備核心部件,以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產品,助力新能源汽車實現快速、環保、安全的電力補能,間接推動新能源汽車充換電領域的快速發展。

此外,從曼恩斯特(301325.SZ)的鋰電池應用技術,到盛弘股份(300693.SZ)在電力電子技術的深耕,再到比亞迪(1211.HK)成為中國和全球的新能源汽車龍頭,這些十年內就上市的深圳企業無不站在新能源產業變革的最前沿。 

這121家企業,不僅是單個企業在細分領域的技術創新,更是共同勾勒出深圳產業結構向技術壁壘高、創新成色足、全球競爭力強的方向進化,通過開辟新領域、新賽道,用硬核科技詮釋了新質生產力的深刻內涵。 

“育苗”又“造林”的生態密碼

為何深圳能如此高效地批量孕育并“催熟”科技企業?其背后并非偶然的運氣,而是一套細心設計、持續優化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和創新創業生態在系統性地支撐。

早在2022年4月,深圳發布培育壯大市場主體30條措施,針對個轉企、小升規、規做精、優上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等6個不同類型的市場主體,根據發展中的特別需求,量身定制、發掘、尋找、孵化、培育、扶持壯大的全鏈條機制,加強個性支撐,讓市場主體升得快、運得多、長得大。

深圳的企業梯度培育進一步體現在,對于初創企業,有各類孵化器和創客空間提供土壤;對于具備潛力的“瞪羚企業”和“獨角獸企業”,則有專門的發現和壯大機制,通過政策傾斜和資源對接,助力其跳躍式發展;對于走向資本市場的企業,深圳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和活躍的創投環境,為它們提供了充足的“彈藥”。 

而要把初創企業從成長期引入資本市場階段,就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澆灌和耐心資本的陪伴。

針對初創企業的發展階段,深圳提供的“科創貸”產品幫助上萬家科創型中小微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為企業節省擔保費;針對成長期企業,深圳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能提供最高3000萬元的擔保支持。

除了為企業進行融資擔保,深圳還為企業設置政府引導基金。2015年至今,深圳實繳出資超1500億元,批次設立13只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已累計撬動資本近5000億元,支持8000多個產業項目,其中超1500家企業成長為專精特新企業,近600家企業成功上市,是培育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政府引導基金。

正是從層層配套的產業扶持資金,以及政府引導基金撬動的龐大社會資本,共同構成了支持企業技術攻堅和規模擴張的金融“后盾”,確保了資源能夠高效配置給最具潛力的創新主體。 

這進一步推動企業創新規模效應日漸顯現。根據國家統計局2024年的數據,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2236.61億元、增長18.9%,連續9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研發投入強度達到了6.46%,實現總量和強度居全國大中城市雙第二;其中,企業研發投入占比93.3%,總量居全國城市首位。 

得益于良好的營商環境氛圍和耐心的資本投資,在深圳,初創型民營企業從設立到科創板上市公司,平均年限為13.35年,比全國速度快1.05年;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需13.25年,比全國快1.71年;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分別需7.65年和6.83年,快于全國平均水平。

如今,深圳已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創新企業開天辟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 數據顯示,2024年,深圳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5萬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擁有12家,密度居全國第一。2024年,深圳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96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9家,總數分別達到1025家和95家,增量均居全國第一、總數均居全國第二。 

事實上,121家企業在十年內的集中上市,恰恰是深圳創新生態活力的一個生動注腳。這不僅是企業自身的“黃金十年”,更是一座城市通過系統性生態構建,與無數創業者雙向奔赴、彼此成就的十年。 從“深圳速度”到“深圳質量”,再到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深圳生態”,深圳正以其獨特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展現科技城市的無限可能。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一本中文在线精品视频 |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 久久久久青草线蕉综合 | 三级三级久久三级久久 |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 | 亚洲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二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