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智庫專家翁忠義:外部沖擊下,RCEP展現強大制度韌性

2025年07月10日 20:00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胡慧茵
RCEP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一條務實可行的全球化路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廣州報道

美國關稅沖擊全球多邊體系之際,東盟系列外長會啟幕,成為世界關注焦點。

據央視新聞,7月8日至11日,第58屆東盟外長會及系列會議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就地區及國際熱點議題深入交流。會議主題為“包容性和可持續性”,其間將舉行24場部長級會議,包括與東盟的外部對話伙伴的雙邊討論,對象包括中國、美國、日本等國家。

如何應對美國關稅的挑戰,無疑成為會議的重中之重。會議召開之際,特朗普政府將“對等關稅”實施日推遲到8月1日,稱屆時將對日本、韓國等國家征收不同稅率的關稅。東盟主要國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柬埔寨、泰國、老撾、緬甸、菲律賓等都在美國政府征收關稅的名單中。

近日,馬來西亞智庫亞太“一帶一路”共策會執行董事、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馬來西亞拿督翁忠義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談到東盟國家保持團結的重要性。

有分析認為,亞洲已成為新一輪全球化的中流砥柱。在翁忠義看來,RCEP開放型經濟合作在推動亞洲區域大市場建設中的重要性愈發突出。RCEP通過降低區域內關稅、協調原產地規則、促進無縫跨境供應鏈,構建起一套應對機制,有效緩沖外部沖擊。?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馬來西亞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綠色發展等領域的對華合作一直走在東盟前列。馬來西亞是今年東盟輪值主席國,該國正積極推動合作應對挑戰,以維護區域供應鏈的開放性和彈性。

翁忠義曾先后任職于馬來西亞交通部和貿工部,之后在中國北京擔任馬來西亞駐華公使銜經濟參贊。使館職務任期滿后,翁忠義曾在中馬欽州產業園區擔任總裁,并在2015年受封拿督。

(馬來西亞智庫亞太“一帶一路”共策會執行董事、海南自由貿易港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馬來西亞拿督翁忠義,拍攝/胡慧茵)

東盟團結有助維持戰略自主

《21世紀》:近期,第58屆東盟外長會及系列會議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聚焦地區一體化、關稅挑戰等熱點問題。東盟國家保持團結對應對當前挑戰具有怎樣的重要性?

翁忠義:由于東盟成員國國情存在差異,不同國家會根據自身國情采取多元的應對策略,也會使國家在外部壓力下產生政策分歧。

正因如此,東盟更需強化內部團結,通過共識機制保持區域戰略自主性。在應對數字與綠色能源轉型、氣候變化、糧食安全、供應鏈重組等共同挑戰時,唯有以“共同立場”發聲,東盟才能作為一個整體被外部世界重視與尊重,進而維護本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經濟韌性。

東盟打造可持續區域產業體系

《21世紀》: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會發布的《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5年度報告》顯示,東盟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上升顯著。你認為東盟應該如何構建更強大、高價值的價值鏈?這對東盟國家提升可持續競爭力有怎樣的意義?

翁忠義:《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5年度報告》指出,東盟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顯著提升。這一趨勢體現了東盟內部產業基礎不斷增強,尤其是在馬來西亞等國帶動下,形成了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中高端制造生態。東盟應抓住亞洲作為全球制造與消費中心的結構性機遇,強化自身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嵌入方式,向高附加值領域攀升,以構建更強大、更可持續的區域產業體系。

舉例來說,馬來西亞已在半導體產業的封裝、測試與中端制造領域建立了堅實基礎,在功率半導體、光電子器件、全球射頻(RF)元件及MEMS傳感器方面具備較強的產能優勢。然而,馬來西亞還缺乏先進制程的芯片制造與研發能力。這種“強中游、弱上游”的結構在許多東盟國家中也有類似表現。

為了提升全球價值鏈地位,東盟應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加強區域內部產業分工協作,通過RCEP機制實現關鍵零部件、原材料與技術服務的互補;二是推動區域創新生態建設,發展應用導向型研發體系,吸引更多外資高科技項目落地;三是打造技術與人力資本聯動機制,推動本地人才向高端芯片設計、材料工程與系統集成等領域轉型。

整體而言,通過發揮既有的封測制造優勢、對接亞洲供應鏈核心節點,并逐步向更高技術含量環節滲透,東盟有望從“加工中心”邁向“創新樞紐”。

另一方面,????中國創新實力全球領先,2024年研發經費投入超過3.6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因此,東盟國家和中國在先進技術研發領域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以前馬來西亞學生更多會選擇到歐美留學學習技術,現在我們會提議把學生派到中國去學AI技術、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

RCEP顯著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21世紀》:今年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三周年。RCEP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具有怎樣的特點???未來如何深化RCEP對中小微貿易企業的賦能效應??

翁忠義:《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涵蓋亞太地區15個經濟體,其經濟體量、貨物貿易額與區域總人口約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但RCEP的真正意義遠不止規模龐大,它代表了一種新型區域主義。相較于以往由單一國家主導、形式相對僵化的區域化模式,RCEP更具靈活性,更強調企業驅動與包容性。

RCEP的設立目的并非取代原有的中國—東盟自貿協定,而是在尚未覆蓋的領域填補空白。RCEP通過降低區域內關稅、協調原產地規則以及促進無縫跨境供應鏈,構建了一個內在緩沖機制,以抵御外部沖擊。

首先,RCEP實現中、日、韓在一個統一貿易框架下協同,這無疑是歷史性的突破。另外,RCEP也統一了關稅結構,整合了重疊的自由貿易協定,并允許任何RCEP成員國的增值部分計入區域原產地含量,從而降低貿易壁壘,激勵區域內供應鏈的構建。在消除非關稅壁壘方面,RCEP也作出了關鍵承諾,例如要求一般貨物在抵達后48小時內放行、對易腐品實施6小時的通關機制,顯著提升了貿易便利化水平。

在當前多邊主義面臨挑戰的背景下,RCEP通過統一規則、提升物流效率、深化制度合作,為區域經濟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展現了強大的制度韌性。

在RCEP的各成員國中,中小企業在企業總數的占比超過90%。要真正釋放中小企業在RCEP下的發展潛力,需要有具體、可執行且有針對性的政策實踐,比如加快建設RCEP數字平臺,向區域中小企業提供定向信息服務,設立專門的區域中小企業支持基金等。

《21世紀》:你曾表示,RCEP展現了強大的制度整合力,為區域國家特別是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更容易進入、更好落地的全球化路徑。RCEP如何體現其作為一種新型區域合作模式?

翁忠義:RCEP作為一種新型區域合作模式,最顯著的特征是其高度包容性和制度整合能力,它囊括了從最不發達國家如人均GDP較低的老撾,到中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如馬來西亞,再到發達經濟體如日本和新加坡等不同發展水平的成員。這種差異化成員構成恰恰體現了RCEP“低門檻、廣覆蓋”的制度設計邏輯,使其成為全球最大、也是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協定之一。

盡管RCEP可能不如CPTPP那樣強調市場準入深度和規則約束,但正是這種“更可及、更易落地”的設計,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一條務實可行的全球化路徑。對許多新興經濟體而言,RCEP提供了更可行的路徑,使它們不被過高制度壁壘排斥,從而逐步融入區域與全球價值鏈。

在全球治理尚未形成穩定共識之前,以RCEP為代表的強調“包容性”與“差異化承諾”的區域合作平臺,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制度演練場與經濟整合路徑,為中長期建立一個更理想的全球秩序創造了條件。

共建“一帶一路”平衡馬地區發展

《21世紀》:由中國交建承建的東海岸鐵路預計將于2026年底完工,2027年投運,有望與從中國到東南亞更多地區的鐵路連通。近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在東盟國家取得了許多成果,你如何評價“一帶一路”倡議對東盟國家經濟發展和區域合作的影響?展望未來,你對于以高質量基礎設施和產業合作為重點,構筑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有何期待?

翁忠義:我在馬來西亞貿工部工作時,曾深度參與中馬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最典型的項目是中馬“兩國雙園”。馬中關丹產業園區位于馬來西亞東海岸經濟特區的彭亨州首府關丹市,距離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約260公里,毗鄰關丹港,是中國在馬來西亞設立的首個國家級產業園區。值得一提的是,中企還參與了關丹港的擴建。

此外,中馬打造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旗艦項目——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這個項目對馬來西亞經濟的發展做出很大貢獻,尤其是馬來西亞東海岸和西海岸的經濟發展并不平衡,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馬來西亞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檳城都在西海岸,而東海岸雖然有石油、天然氣和礦產等資源,但沒能實現經濟的增長。

因此,在關丹產業園等項目建成后,馬來西亞東海岸的投資明顯增加,也為當地創造了很多工作崗位。建設中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在助力東海岸形成高端制造業產業鏈方面做出巨大貢獻。而且東海岸鐵路向西聯通巴生港,能夠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

下一階段,希望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能夠把傳統領域的合作升級至新興產業,比如智慧城市的建設、AI、航空航天產業等較為高端的產業,這也是馬來西亞一直想發展的產業。未來,中馬在海洋合作方面也具有很大的空間,包括遠洋捕撈等藍色經濟項目。而且雙方的農業合作,未來可聚焦提升農業科技,提升區域內食品安全并打造食品品牌。

馬來西亞承接中國科技企業出海

《21世紀》:隨著人工智能、5G等新興科技在中國迅猛發展,有分析認為,中國科技企業高質量“出海”時代正加速到來,特別是在東盟地區。你如何看待中馬數字經濟合作的前景?

翁忠義:人工智能、5G、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在中國迅猛發展,中國科技企業正迎來“高質量出海”的新階段,東盟尤其是馬來西亞,正成為這一趨勢的重要承接地。中馬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合作具備良好基礎與廣闊前景,特別是在技術轉移、人才培養與產業對接方面的協同日益增強。

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在馬來西亞已深耕多年,助力本地數字轉型與人才建設。華為自2014年起通過“未來種子”計劃,已為超過145名馬來西亞學生提供科技教育機會;通過與全國45所大學合作建立ICT(信息通信技術)學院,為本地學生提供了世界一流的培訓資源,幫助他們更好地銜接教育與職場,體現其不僅是消費電子企業,更是深度參與本地ICT生態建設的長期伙伴。

馬來西亞政府也積極推動數字領導力建設,例如由華為和馬來西亞通訊與多媒體委員會(MCMC)共同推動的“數字領導卓越計劃”,三年內將培訓300名數字人才,填補技能鴻溝,為馬來西亞國家產業升級提供關鍵支撐。在這樣的雙向努力下,中馬數字經濟合作正呈現出多層次、可持續的發展態勢。

從中國科技企業的研發投入、全球運營經驗,到馬來西亞開放合作的政策取向,再到高校與企業的深度互動,兩者的協同效應將為區域數字經濟注入新動能。

《21世紀》:為實現2050碳中和目標,馬來西亞積極推動減碳政策。在綠色發展方面,你認為馬來西亞與中國可開展哪些合作?

翁忠義:在當前全球綠色轉型加速的大趨勢下,東盟已明確承諾推動綠色發展議程,包括在可再生能源、碳減排與綠色基礎設施方面設定了中長期目標。然而,要以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實現這些目標,必須借助具有規模優勢與成本優勢的合作伙伴。中國正是這一關鍵角色。

中國在綠色能源領域,尤其是在太陽能和儲能設備方面,已具備顯著的全球競爭優勢,整套儲能系統的總成本甚至可能是部分西方國家同類系統的一半。這樣的成本結構,為馬來西亞和東盟國家大規模推進綠色能源部署提供了可負擔的選擇。

因此,馬中在綠色發展領域的合作應聚焦于幾個方向:一是推動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本地化轉移與聯合制造,降低進口依賴;二是加強綠色金融與碳市場機制的協調,助力企業轉型;三是共同開發綠色基礎設施項目,如光伏園區與智能電網;四是在多邊平臺下,共同倡導綠色供應鏈標準與區域互聯互通。通過這些合作,馬來西亞不僅能夠加快其綠色轉型進程,也可與中國一道,在全球綠色經濟版圖中占據更具戰略意義的位置。

 大灣區將成中馬多層次合作平臺

《21世紀》: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創新發展的高地,你對大灣區的前景有何看法?大灣區未來與馬來西亞之間可建立怎樣的合作?

翁忠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中國立足全局和長遠發展作出的重大謀劃,在中國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大灣區具備強大的市場容量、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營商環境,這對馬來西亞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充滿潛力的合作對象與拓展平臺。

首先,粵港澳大灣區龐大的人口基數和中高收入群體,為馬來西亞的食品飲料、旅游服務等行業提供了廣闊市場。目前,馬來西亞與廣州之間每日有多達10班的直航航班,凸顯兩地在游客、人力資源與商務往來上的密切聯系。馬來西亞品牌如香格里拉、百盛集團(Parkson)、完美集團(Perfect China)早已進入大灣區市場,珠海國際賽車場也曾由馬來西亞LBS集團持有,可見馬來西亞企業對當地市場具有一定了解與運營經驗。

其次,大灣區強勁的教育與人才政策也為馬來西亞青年提供了發展機會。粵港澳大灣區集聚了眾多優質高校,再加上高端人才引進補貼、科研激勵政策,為馬來西亞學生和專業人士提供了繼續深造和職業發展的雙重路徑。隨著中馬之間學歷互認的機制逐步健全,這些院校有望成為馬來西亞留學生的重要目標。

展望未來,中馬可在大灣區平臺下深化多層次合作:在經濟層面,推動中小企業落戶大灣區、探索聯合品牌與跨境電商平臺;在教育與人才層面,建立高校合作機制、推動實習與就業對接;在文化與旅游層面,打造雙向文旅交流線路與特色城市品牌。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中國的增長極,也有望成為馬來西亞對接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地。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日本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 真实高潮国产对白视频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日韩 | 亚洲国产第一站精品蜜芽 | 亚洲国内综合网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v | 日本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