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中餐館老板,開始搶購炒菜機器人

2025年07月22日 08:10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肖夏
下單踴躍,家用可期。

作者:肖夏 編輯:陳曉平 駱一帆 圖源:視覺中國

餐飲業對炒菜機器人的興趣,從來沒像今年這么高。

“今年,很多連鎖餐飲排隊拜訪炒菜機器人公司,客戶每次跟我們開會,都會聊到這個話題。”

譚海林是章魚小數據的創始人,投身餐飲數據服務已有八九年,前兩天,有一家連鎖面館的老板問他:馬上做到1000家門店,能不能趕緊推薦一家?

當下,大量餐飲門店急需炒菜機器人。

“中餐是充分競爭,利潤率并不高,扣掉人工成本、房租能耗、營銷費用、平臺抽成,很多中餐只有幾個點的利潤率。”干了20多年餐飲的黃天勇告訴《21CBH》記者。

“消費者愿意接受的一頓中餐價格,就是人均30元到60元。”譚海林說,餐飲客單價中樞正下移,消費者口味要求又沒有放低。

在出品穩定和嚴控成本之間,中餐連鎖老板要找到巧妙平衡,他們紛紛望向炒菜機器人。

涌入后廚

大量中餐連鎖的“大廚”,已悄然變成機器人了。

660多家門店的小菜園,年營收在52億左右,于2024年末赴港上市,即準備用1億元采購2000臺炒菜機器人,一臺單價5萬元。

小菜園的部分店鋪,從2023年開始就用上炒菜機器人;鄉村基、老鄉雞等頭部企業,也開始大規模引入。

例如,老鄉雞招股書透露,截至4月,其有388家餐廳采用自動設備,涉及智能炒菜機器人、智能蒸柜、智能雞湯爐等。

效果如何?小菜園在招股書中稱,炒菜機器人“操作調味精準、菜品口感穩定”。

快餐新品牌,更是借力技術迅速擴張。

湘式蓋碼飯“霸碗”,已公開披露其所有門店都配備炒菜機器人。其官網介紹,門店的炒菜機為自研,已迭代至第三代。截至2024年末,霸碗全國門店超過500家。

黃天勇也從2019年開始,研發自己的炒菜機器人。

兩年后,其打造的“秋金小炒”“有拈頭市井火鍋”等餐飲品牌,陸續用上炒菜機器人,并開始在全國拓店,旗下門店最多時超過700家。

據黃說,機器人炒菜的門店,都是盈利的。加劇的競爭,確實迫使餐飲老板改革后廚。

接近于正餐的小菜園,2024年堂食人均消費為59.2元,2023年則是65.2元,一年內下降9%;定位快餐的老鄉雞,2022年直營店客單價29.7元,去年已降至27.6元。

也有資深餐飲業者認為,年輕廚師緊缺的局面,只會越來越明顯,機器代替人工是不可避免的。

“廚師本身是個累活,也缺乏社會地位,愿意學廚的人才確實越來越少了。”增好餐學院創始人張好就深有體會。

《21CBH》記者查詢中餐培訓老字號“新東方烹飪”數據發現,其2019年的新培訓人次超過7.7萬人次,到2024年只有6.3萬人次,6年就下滑18%。

況且,培養成熟廚師的周期,是以年計算的,而消費者口味不斷變化。

成熟廚師的技藝,最多遷移到味型、烹飪方法相近的菜系,如果下一回流行不同的菜系,怎么辦?

下單踴躍

中餐企業,后廚人員的成本非常高。

“炒菜師傅一般月薪至少是8000元,技術好的一萬二、一萬五,還不一定請得到。”黃天勇告訴《21CBH》記者,其餐飲生意最多時,要管600多名廚師,一個月發工資就要八九百萬元。

擴張期的中餐連鎖,甚至愿給更高的待遇。

“我們開八千,他們就能給一萬二。”黃天勇描述說,其外地開店都派廚師過去,每天晚上都有同行在宿舍門口守著挖人。

一旦采用機器人,人力節約非常明顯。

香天下餐飲董事長朱全談道,一臺炒菜機器人能節省2~3名人工;湘味快餐“霸碗”,其每家門店一般配備3臺炒菜機器人,員工甚至只需1名,按標準化菜單備菜放入機器即可。

黃天勇試點后發現,投入炒菜機器人的門店,人力成本大降40%,出餐速度也從以往5~10分鐘,縮減為2~3分鐘,且廚房面積壓縮30%——這意味著更少的房租。

湘菜系老板對引入機器人,熱情尤其高漲。

湘菜和川菜味型接近,只是,烹飪方式更集中于爆炒,菜品備料相對簡單,更便于標準化,若能進一步降本,效益更好。

譚海林提到,找他推薦炒菜機器人的老板,忙著擴店,訴求主要兩點:對設備穩定性苛刻,不能出問題;使用要足夠簡單,不能影響效率。

黃天勇成立的“熊喵大師”科技,即結合AI技術推出數字菜譜:將菜譜細化為SOP,形成后臺程序,通過App選擇菜品后,機器人便能操作。現在,其收錄1700多道菜,覆蓋多個主流菜系。

黃對《21CBH》記者說,“設備+菜譜”的廚房解決方案,已服務中餐、火鍋、粉面等不同業態上百個品牌,甚至出口到美國、澳大利亞等12個國家。

“不是我們主動去找客戶,是很多餐飲企業來找我們,他們確實有需求。”黃天勇說,尤其國外資深中餐廚師更稀缺,當地中餐館需求更緊迫。

家用可期

面向中餐的炒菜機器人,市面上的產品,大致可分為商用、家用兩類,前者又可分為大型團餐、社會餐飲。

在商用領域,已有橡鹿科技的美膳獅、拓邦股份的廚紀、優特智廚、麥大廚、賽米控等品牌。

從各家披露來看,商用機器人基本覆蓋辣椒炒肉、回鍋肉、手撕包菜、番茄炒蛋等家常小炒。

不過,大部分商用型設備只能算炒菜機。

例如,應用在中央廚房的炒菜機器人,甚至重達兩百公斤,價格高達數十萬元,很大程度上限制使用場景。

那么,家用能否大規模普及?

其實,小米、美的、蘇泊爾等家電品牌,也推過家用的炒菜機器人,一臺機器從數千元到上萬元不等。

這些家用炒菜機器人,優點是足夠小巧,然而,整體評價不高。消費者要么覺得操作麻煩、每個環節都要手動按鍵,要么覺得火候不夠、缺少鍋氣,談不上風味多好。

“要經過足夠充分的商用驗證,具備盈利性,后端設備制造成本才會迅速下降,低到一定程度后,炒菜機器人才適合在家用場景普及。”

黃天勇認為,炒菜機器人尚處于優化階段,尤其家用產品,缺少大范圍使用的檢驗。

國家特一級烹調師、四川省級川菜非遺傳承人張中尤認為,炒菜機器人終會替代部分基礎的烹飪工作,家用領域同樣大有可為。

“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會炒菜,如能結合機器配置一些菜譜,面向年輕人的市場,也是很大的。”張中尤舉例說。

這位68歲的川菜大師相信,真正的烹飪技藝傳承,固然要靠人來做;對大眾而言,機器化、現代化趨勢同樣不可阻擋。

“以前洗衣機剛進入千家萬戶時,總有人認為機器洗不干凈,現在還有多少人天天手洗?”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一本到国产在线精品国内 | 久久国产香肠视频限制免费 |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喷奶水 | 香蕉99国产精选免费 |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