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宇(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
在白宮不斷施壓美聯儲降息的大背景下,美聯儲主席鮑威爾8月22日在杰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的發言,成為了外界觀察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的重要窗口。
和外界普遍預計美聯儲降息“將至未至”一致的是,在本屆全球央行年會的發言伊始,鮑威爾以“基準前景和不斷變化的風險平衡可能需要我們調整政策立場”為接下來美聯儲政策走向定了調。
縱觀此次鮑威爾發言,有兩個關鍵信息,第一是就業市場不容樂觀。在本次發言中,鮑威爾強調,和通脹相比,美聯儲現在更為關注就業市場變化。其在發言中援引了美國7月的非農就業數據,以印證可能會來臨的失業率飆升。而至于關稅對通脹的沖擊,鮑威爾認為由于勞動力市場并不緊張,尚不會構成“工資—物價”螺旋,所以美國的通脹預期會保持穩定。這里面的畫外音就是,在通脹保持穩定的情況下,為了應對短期可能增加的失業率,貨幣政策“宜松不宜緊”,這顯然是為接下來的降息打預防針。
第二是貨幣政策調整。在演講的第二部分,鮑威爾話鋒一轉開始介紹外界最為關注的美聯儲貨幣政策框架。可能是為了給自己的觀點鋪墊,其首先介紹了伯南克任主席時美聯儲首次提出的“長期目標與貨幣政策策略聲明”,指出美聯儲“尋求在一段時間內實現2%的平均通脹目標”。這種“相機決策”的表態,使人們想起了那個并不遙遠的回憶,為了應對2008年次貸危機,時任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果斷下調基準利率并出臺寬松貨幣政策,最終以“行動的勇氣”阻止了美國的通貨緊縮和經濟衰退。
理解鮑威爾“在一段時間內的2%平均通脹目標”的發言也并不難,也就是說在某一段時間美聯儲可以容忍通脹高于2%,這和進入本輪加息周期以來,美聯儲多次強調“致力于實現2%通脹目標”形成了鮮明反差。可以說,美聯儲接下來的降息已經是箭在弦上。
那么沿著這個邏輯,我們可以反思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么美聯儲會尋求貨幣政策框架的改變?這個問題的答案同樣也蘊含在鮑威爾的發言中,不管是其援引美國的失業率數據,對可能來臨的失業率飆升“吹哨”,抑或是搬出當時的“救火隊長”伯南克,其實都是在向市場傳遞出一個清晰的信號,那就是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已經在不遠處。此時,繼續保持緊縮的貨幣政策已經不合時宜。
在鮑威爾講話期間,美股出現了一波明顯的上漲行情,而同期美元指數快速下行,美債利率也應聲回落。這充分說明,市場對美聯儲接下來的降息預期正迅速升溫。而受這種預期影響,倫敦金價格也再次上漲,這也印證了市場對黃金價格與美元利率負相關的常識判斷。畢竟,國際黃金市場主要以美元進行交易和報價,當美元利率下降時,美元匯率也會隨著下降,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下降,這會刺激黃金的需求。
至于降息的靴子何時落地?9月5日和11日即將出爐的非農和通脹數據或許尤為關鍵。可以預計的是,不管接下來美國的就業和通脹數據如何,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寬松都是大概率事件。畢竟,居高不下的國債付息成本疊加時隱時現的“通縮魅影”,已經令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到了不得不轉向的十字路口。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雖然特朗普多次明示美聯儲“降息太遲”,并揚言要換掉鮑威爾,但從歷屆美聯儲主席來看,鮑威爾仍然不失為一位專業的金融家。在應對史無前例的關稅沖擊面前,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框架受到了嚴重挑戰,貨幣政策工具箱“捉襟見肘”。
坦誠地講,和在金融危機后力挽狂瀾的伯南克相比,此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面對的貨幣政策環境可能更為艱難,如果把白宮的干預作為因變量,那么鮑威爾面對的貨幣政策約束和展現出來的勇氣與決心,或許絲毫不亞于“堅定不移”的保羅·沃爾克(用高利率遏制住了美國的通脹韁繩)。從這個角度來講,與美聯儲歷史上的著名掌門人一樣,鮑威爾的貨幣政策思想或許仍會在不同的維度影響著美聯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