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申俊涵 北京報道
2025年,AI大模型開始加速賦能千行百業,走向與業務的深度融合與價值創造。一些創業公司正捕捉其中機遇,基于對企業多樣化AI場景需求與核心痛點的深入洞察,推出產品服務幫助企業落地AI大模型。
近日,硅基流動正式推出企業級MaaS(Model as a Service)平臺,為企業提供從異構算力納管、模型訓練、推理部署到場景應用的全鏈路閉環解決方案,助力電力、能源、制造、金融、互聯網等行業客戶實現大模型規模化落地。
據了解,硅基流動成立于2023年8月,是袁進輝二次創業成立的公司。此前,他曾創辦一流科技被王慧文成立的光年之外收購,后來王慧文因健康原因退出,美團則以20.65億元全資收購了光年之外。
硅基流動在創辦之初便引入美團作為戰略股東。同時,相比于當時主要做大模型預訓練市場的一流科技,硅基流動更聚焦于大模型推理市場。后者核心產品為一站式大模型云服務平臺,基于自研推理引擎,實現大模型高效推理加速,提供高效能、低成本的多品類AI模型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節期間,DeepSeek橫空出世點燃全球市場熱情,但接連遇到服務器被攻擊和官網無法打開等問題。硅基流動大模型云服務平臺首發上線了基于華為云昇騰云算力的滿血版DeepSeek R1/V3模型,率先走通了在國產芯片部署DeepSeek模型的路徑。
受益于DeepSeek異軍突起帶來的國產化紅利,硅基流動發展進入快車道。公司今年已經接連完成兩輪融資,平臺擁有超700萬用戶,日均生成上千億Token。
“目前我們平臺的注冊企業用戶有一萬多家,在走訪了多家企業用戶后我們發現,很多的企業從最開始的嘗試心態逐漸變為發現更多可落地的場景,并且走到了可以批量部署的階段。在這樣的時間點,推出企業級MaaS平臺恰逢其時。”近日,硅基流動聯合創始人胡健在媒體溝通會上說。
兩輪新投資支持下商業化拓展提速
今年以來,各行各業擁抱大模型的速度不斷加快。作為AI infra(AI基礎設施)領域的明星創業公司,硅基流動推出了 API 服務、專屬實例、企業級MaaS平臺及大模型一體機等多元解決方案,已在大語言模型、文生圖、視頻生成等前沿領域實現應用落地,服務政企、互聯網、金融、制造、文娛等多個行業的頭部客戶。
“我們希望加速AGI的普惠,通過具體而扎實的工作幫助用戶解決各種場景的問題。無論是個人開發者還是企業,中小型企業還是大型國有企業,都是我們希望服務的對象。”胡健說。
同時,硅基流動在今年新完成了兩輪融資。2月,硅基流動宣布完成數億元pre-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華創資本、普華資本等。6月,硅基流動宣布完成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阿里云領投,老股東創新工場等機構超額跟投。
融資支持下,硅基流動的商業化拓展也在提速,尤其是企業級MaaS平臺業務方面。據了解,企業在AI大模型規模化落地過程中,普遍面臨模型適配難、推理性能與成本難以平衡、服務可靠性要求高、輸出質量不穩定以及安全合規壓力大等核心痛點。
“對許多企業來說,很難找到有大規模大模型落地經驗的人才,并且這種人才都會很貴。所以,如果企業自建大模型團隊需要較高的成本,同時,企業對于可運維性以及易用性上面有比較高的要求。”胡健介紹說。
硅基流動團隊希望把在公有云大規模服務的經驗,形成一系列簡單可用的標準化產品,大幅降低部署和使用大模型的門檻和成本。目前,硅基流動企業級MaaS平臺提供了一套完整解決方案。該MaaS平臺預集成100+主流開源與閉源大模型,提供多種算力卡推理加速包。依托硅基流動公有云能力,新模型1-3天即可完成適配并同步至企業私有環境,極大縮短上線周期。
同時,通過智能路由、自研推理框架及動態擴縮容,實現高性能與低成本的統一。并且,提供多租戶數據隔離、租戶/應用級限流、細粒度權限管控以及全鏈路日志審計,全面保障模型、數據與服務安全。
深挖央國企客戶并形成標桿案例
在商業化層面,胡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目前中國大規模使用AI大模型的企業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互聯網公司,這些公司的IT能力通常較高,只要提供相對標準化的產品就可以使用。同時,頭部互聯網公司可能會有比較健全的AI infra團隊,硅基流動的產品將主要面向腰部互聯網企業,他們希望相對低成本地部署大模型產品。
二是大型央國企,其響應國家號召開展“人工智能+”專項行動,進行大規模的大模型部署。對央國企客戶來說,他們對成本不敏感,但痛點在于,本身大模型開發能力沒那么高,現階段又需要快速地去應用大模型。硅基流動的企業級 MaaS產品,在性能與國產芯片支持方面的優勢是央國企選擇的主要原因。
“政企類客戶對于國產芯片的訴求是比較剛需的,硅基流動在國產芯片的適配和優化效果層面具有領先性,我們建立了比較深的壁壘。”胡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
據了解,硅基流動是唯一一家能在國產各種芯片上面實現規模化推理的公司,公司自研了大模型推理引擎,覆蓋英偉達、AMD、昇騰、沐曦、摩爾線程等主流芯片廠商。
目前,一些大型央國企已經使用硅基流動的產品,形成標桿案例。比如,某頭部能源央企希望采用大小模型雙輪驅動模式推進 AI 應用落地,并完成國產化算力部署,支持地震資料處理、油藏開發優化、化工產品研發、客戶服務等專業領域,推動行業向數智化轉型。
針對該企業從訓練、微調到推理的高效大模型解決方案閉環,以及國產芯片深度優化方面的需求,硅基流動提供大模型訓推部一體解決方案,支持集團運營管理類場景,以及油氣新能源、煉化生產、勘探垂類領域構建行業專用模型及應用。
在收費方式上,目前項目制收費和Token消耗計費是兩大主流付費模式。胡健推測,未來Token費用會大幅降低,變成水、電一樣的基礎設施。Token費用或許會出現類似工業用電、農業用電的分級收費制度,在波峰和波谷有不同的收費模式。
同時,市場仍處于高速增長狀態。據Frost & Sullivan數據,中國企業級大模型的日均Token消耗量在2025年上半年達到了10.2萬億,較2024年下半年激增363%。“對硅基流動這樣的初創企業來說,我們已經形成自身特色,并且在不斷拓展差異化生存空間。”胡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