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周瀟梟 北京報道 10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10月份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李超表示,5000億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全部投放完畢,共支持2300個項目,項目總投資約7萬億元。與此同時,中央財政從地方債結存限額中安排5000億元下達地方,其中新增了2000億元專項債券額度,專門用于支持部分省份投資建設。

(國家發展改革委10月發布會現場圖)
如此一來,“5000+2000”億元資金均致力于擴大投資,是四季度宏觀政策加力的重要方向。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強調堅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要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穩住經濟基本盤,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落實好企業幫扶政策,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兜牢基層“三保”底線,積極穩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5.2%,為實現全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奠定良好基礎。不過,先行指標如10月PMI仍有所走弱,外界仍期待宏觀政策能進一步加力促消費、穩投資、穩樓市。
5000億新型工具投放完畢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是為實現政府特定政策目標而設立的金融工具,聚焦科技創新、消費升級和外貿穩定三大核心方向,兼顧傳統基建,由三大政策性銀行投放,全部用于補充項目資本金,規模為5000億元。從地方披露信息來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全部用于項目資本金,但是不得超過全部資本金比例的50%;融資期限較長,部分項目期限在15-20年。
李超表示,截至目前,5000億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資金已全部投放完畢,共支持2300多個項目,項目總投資約7萬億元,重點投向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消費基礎設施,以及交通、能源、地下管網建設改造、城市更新等領域。本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大了對經濟大省的支持力度,同時還支持了一批符合條件的重要行業、重點領域民間投資項目。
從三大政策性銀行披露信息來看,國家開發銀行投放了2500億元,支持了1054個項目,預計拉動總投資3.85萬億元;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投放了1500億元,支持了881個項目;中國進出口銀行投放了1000億元,支持項目360余個,預計可拉動項目總投資超過1.3萬億元。
以國家開發銀行為例,從投向地域看,向廣東、浙江、四川、上海等12個經濟大省投放1949.5億元,占比78%;從投資項目看,向民間投資和民間資本參與項目投放685.9億元,占比27.4%;從投向領域看,向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消費領域等投放980.2億元,占比39.2%。
具體來看,國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數字經濟領域項目190個,包括投資65億元支持廣東TCL華星第8.6代印刷OLED生產線一期項目,投資18億元支持浙江芯聯三期項目;支持人工智能示范應用等人工智能領域項目43個,包括投資6億元支持河南中州時代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續建項目,投資9000萬元支持浙江寧波L2+/L2++智能駕駛系統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投資2000萬元支持江蘇蘇州高新具身智能機器人訓練中心項目;支持養老托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提升等消費領域項目84個,包括湖北潛江美好社區智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項目、四川眉山三蘇祠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提升項目等。
僅用1個月時間,5000億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完成投放,對相關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的提振效應在穩步釋放。10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0月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顯示,10月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49.1%,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但是,從分類指數來看,10月建筑業新訂單指數為45.9%,比上月上升3.7個百分點;10月建筑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6.0%,比上月上升3.6個百分點。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表示,10月PMI指標系列中一個較為積極的信號是建筑業新訂單、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出現反彈,10月環比分別大幅上行3.7、3.6個百分點,分別升至今年3月和2月以來最高。這些積極變化背后應該是受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影響,其中土木工程建筑業景氣度明顯上升。總的來看,“投資補短板”是四季度宏觀政策主線。
四季度宏觀政策適時加力
不僅是5000億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為“準財政”政策在加快落地,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均在協同發力。10月中旬,財政部表示,中央財政從地方政府債務結存限額中安排5000億元下達地方,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資項目債務、消化政府拖欠企業賬款,還安排額度用于經濟大省符合條件的項目建設,精準支持擴大有效投資。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表示,用于擴大有效投資的額度為2000億元。
10月27日,央行行長潘功勝在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目前,債市整體運行良好,人民銀行將恢復公開市場國債買賣操作。
李超表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5.2%,為順利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常態化政策預研儲備并視情及時出臺實施。隨著各項政策效應持續落地見效,有信心有能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遠東資信研究院副院長張林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9月底以來,一個5000億元和一個2000億元的政策發力,有可能將基建投資增速推高至2%左右。此外,明年新增地方債額度提前下達等政策,也能進一步穩定制造業投資和基建投資。逆周期政策操作仍有余地,貨幣政策在降準降息方面仍有空間。拖累居民消費和固定資產投資的關鍵點仍然在房地產領域,進一步穩定房地產的措施還是有發力的必要。
郭磊表示,央行買賣國債能補充銀行體系流動性,協同財政發力,降低政府融資成本。恢復國債買賣向外傳遞穩增長的政策信號。今年三季度經濟較上半年有所放緩,盡管9-10月份邊際較7-8月份有所好轉,但是四季度增長基數較高,外部經貿環境不確定性仍未完全排除,因此需要財政政策加力、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以配合。此舉也在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部署,強化逆周期調節,后續穩增長政策仍有一定空間。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兩個“5000億元”表明,10月財政及準財政政策已開始朝著穩增長方向集中發力,旨在扭轉近期投資增速下行偏快的勢頭。10月中美新一輪經貿會談取得積極進展,對市場信心有一定提振作用。繼兩個“5000億”穩增長政策加碼后,預計年底前財政促消費力度有可能加大,央行還可能實施新一輪降息降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