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證券時報,當地時間8月15日,美國財政部官網發布的6月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reasury International Capital Data for June)(下稱“TIC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國國債總額達到9.1277萬億美元,較上月增加802億美元。其中,中國持有美國國債規模7564億美元,較上月增持1億美元,為今年3月以來首次增持美國國債。
截至今年6月,持有美國國債規模前三的地區分別是日本、英國和中國,并都在6月增持美國國債。
作為美國國債海外第一大債主,日本目前持有美國國債規模已達到1.1476萬億美元,較上月增持126億美元,延續今年以來不斷增持美國國債的態勢。第二大債主英國目前持有美國國債8581億美元,較上月大幅增持487億美元。
中國截至今年6月持有美國國債規模7564億美元,較上月增持1億美元。自2022年4月以來,中國持有美國國債規模始終低于1萬億美元,總體呈現逐步減持態勢。今年3月起,中國由美國國債海外第二大債主變為第三大債主。
美債突破37萬億美元
據國際金融報,美國國債規模近日突破37萬億美元,膨脹速度遠超預期,創下歷史紀錄。
37萬億美元意味著什么?
美國彼得森基金會指出,如果將債務分攤給美國民眾,相當于每戶家庭負債28萬美元,每個人負債10.8萬美元。
伴隨“大而美”法案放寬舉債上限,減稅蠶食財政收入,國債利息支出飆升,財政缺口持續擴大。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提高關稅增收,但收效甚微。
面對債務和赤字壓力,美國總統特朗普將矛頭對準美聯儲。
美債后市如何
中金公司研報指出,一旦美股上漲動能弱化,風險偏好可能趨弱,對應流入美債的資金可能會再度提高。美國經濟最終會有所放緩,疊加風險偏好重新調整以及降息預期的抬升,美債需求可能重新回暖。
申萬宏源研究宏觀首席分析師陳達飛認為,由關稅引發的“滯脹擔憂”仍在,財政可持續性又添新的擾動,美元指數或將延續走弱,而美股與美債高波動中,“股債匯三殺”或將“脈沖式”反復上演。隨著利率的波動性和資產之間的相關性變化,將影響美債“安全溢價”。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出品丨21財經客戶端 南財快訊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