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賽男 實習生許思佳
日前落幕的上海博物館“古埃及文明大展”,不少游客仍然意猶未盡:“法老不睡我也不睡”“想著半夜給法老掃墓就很刺激很朋克”……在多個社交平臺上,不少人成為此次大展的“自來水”。
自7月開始,古埃及文明大展每天加開夜場至晚上9點。該展覽一直持續至8月17日,展期最后一周,更開啟了“不眠夜”模式,邀請觀眾一同參與“7×24小時不閉館”的埃及展觀展體驗。8月17日閉展時官方數據顯示,累計接待277.7966萬人次、實現逾7.6億元展覽總收入、逾300億次全網曝光量,創下全球博物館單個收費特展參觀人數、總營收和傳播總量的世界紀錄,更帶動城市綜合消費超過350億元。
2006年,奇幻喜劇片《博物館奇妙夜》在美國上映,該片講述了一個夜晚博物館中展品魔法復活的故事,并通過視覺效果、攝影技術、角色互動以及音效和音樂的綜合運用,使觀眾能夠與電影中的角色共同冒險。電影在上映后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連續三周榮登票房榜首。
如今,這種神奇的冒險在多地成為現實,河南博物院、西安博物院、成都自然博物館等均開展了夜游活動。今年暑期,“文博游”持續升溫,博物館夜游更是作為一種文化消費新趨勢,受到眾多游客青睞。
夜游博物館:科技+互動玩出新鮮感
當白天的高溫讓人望而卻步,“晝伏夜出”成了暑期出行的新選擇。但今年的夜游經濟,早已不是“景區亮燈、商場延時”的老套路——科技賦能的沉浸體驗、能玩能互動的主題活動,讓夜晚的文旅場所變得“好玩又好拍”。
美團7月的數據很能說明熱度?!耙褂巍毕嚓P搜索量、評論量月環比均增長100%,“博物館夜游”“景區夜游”的搜索熱度更是分別暴漲200%、230%,廣州、上海、杭州、南京成了最熱門的夜游城市。在抖音平臺上,“洪崖洞夜景”突破50億次播放,年輕人拍的“夜游vlog”里,“沉浸式”“穿越感”是高頻詞。
科技為夜游項目賦予了獨特的“穿越感”,令人流連忘返。以河南博物院的“唐宮夜宴XR沉浸展”為例,該展覽的靈感源自河南廣播電視臺的同名節目。項目負責人宋鵬飛介紹,展覽借助先進的XR技術,帶領觀眾“穿越”到繁榮璀璨的盛唐時代,將唐代的文化與藝術之美精彩呈現。走進展廳,許多觀眾頭戴VR眼鏡,沉浸在充滿文化韻味的體驗空間中。在沉浸式旅程里,觀眾化身為文物修復實習生,穿梭于唐玄宗天寶三年的洛陽城內。
一位來自西安的“95后”觀眾史先生興奮地分享道:“這是我第一次接觸XR展覽,逼真的技術把我拉進了大唐盛世,朱墻金瓦的宮殿中,每一處雕花、每一塊磚石都清晰可感,仕女從文物里‘走出來’跳舞,裙擺飄動的細節清晰可見,好像真的站在唐朝宮殿里,仕女還會跟你揮手,這種感覺太奇妙了!”
再看西安博物院的“長安夜?博物館奇妙游”,同樣令人稱絕。西安博物院數字與信息部部長徐晶表示,為了讓更多游客感受西安文博的魅力,暑期特地做出夜間開放的決定,每晚加票3000張。從約票情況來看,七日內夜間票全部約滿,足見其受歡迎程度。
夜幕降臨,西安博物院里,3D投影將城墻化作“動態畫卷”,玄奘西行的故事在墻面上徐徐展開。游客們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時空,見證著歷史的滄桑變遷。
有游客感嘆:“夜晚的博物院別有一番韻味,3D投影技術讓歷史故事鮮活起來,玄奘西行的場景栩栩如生,感覺就像親身經歷那段傳奇旅程。”開展以來,該項目參與人數超5萬人次,已然成為西安夜游的熱門打卡點。
從上海博物館凌晨排隊的觀展人群,到南京民俗館水幕秀前舉著手機拍照的游客,今年暑期的文旅熱,藏著人們對“有溫度的文化體驗”的追求,“夜游博物館”正成為今年文旅市場最熱的新趨勢。
文博旅游:親子年輕人撐起半邊天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暑期的“文博熱”,親子家庭與年輕群體是核心推手。
“早上8點就帶娃來排隊,怕晚了趕不上上午的恐龍化石講解!”8月中旬的上海自然博物館門口,背著兒童雙肩包的杭州家長舉著預約碼小跑,身后孩子手里攥著剛買的恐龍主題文創筆記本。
打開小紅書,“遛娃好去處”“帶上孩子看展”話題下有超50億瀏覽量,“帶娃看三星堆青銅面具,比游樂園更漲見識”“上海自然博物館恐龍展,孩子主動查了3本古生物書”這樣的分享隨處可見。
而這份熱情也轉化為實打實的數據。攜程截至7月24日的統計數據顯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穩居暑期熱門博物館TOP10。
親子家庭的“文博剛需”尤其明顯。美團數據顯示,含非遺體驗的親子游產品銷售額同比增55%,北京前門大街非遺扇子DIY、西安“長安夜”3D投影等項目熱度激增。
“以前帶娃去主題樂園,現在更愿意來博物館?!币晃槐本┘议L在社交平臺上的說法很有代表性,“孩子在河南博物院看‘唐宮夜宴’展,會主動問‘為什么仕女的衣服是這個顏色’,這種互動比單純玩更有意義?!?/p>
年輕人也在把文博館變成“社交新地標”。馬蜂窩大數據顯示,造訪博物館的客群中,00后大學生占比達20.6%,且還在持續上漲。他們喜愛的不僅是看展:在三星堆博物館,年輕人會對著青銅神樹拍“文物開箱”短視頻;在上海博物館古埃及展,穿漢服打卡法老雕像的姑娘們排起長隊。
現象級特展更直接帶火了“跨省追展”。以上海博物館“古埃及文明大展”為例,8月17日閉展時官方數據顯示,累計接待277.7966萬人次,刷新全球博物館單個收費特展的參觀紀錄,其中超7成觀眾專為這個展跨省來滬。來自海南的游客在小紅書上推薦道,“從下午4點進館,待了整整9小時,聽了5小時導覽,值回機票!”
地方文博場館也跟著“火出圈”。揚州文旅局8月數據顯示,7-8月全市重點文博場館累計接待181萬人次,揚州八怪紀念館游客量同比飆漲403%;成都自然博物館的“恐龍博士深夜密令”夜宿活動,每期30組名額一上線就被搶空,有家長在評論區留言:“孩子回來天天說‘和恐龍骨架同眠’,還主動找我要古生物紀錄片看”;貴陽的貴州省博物館暑期接待超70萬人次,蜀錦織繡博物館7月1日到8月11日的訪客量達8.2萬人次,比去年多了近2倍。
這場文博熱還延伸出實實在在的“文博經濟”。上海博物館周邊的人民廣場商圈民宿,攜程數據顯示入住率超90%;就連上海博物館古埃及展的文創區,冰箱貼、貓神巴斯特毛絨玩具都成了“斷貨王”,展覽期間文創收入超4.4億元,更帶動上海全市超350億元的綜合消費——周邊餐廳營業額都在不斷上漲,有出租車司機感慨道:“凌晨1點還能接到從上海南站去上博的乘客,開12年車第一次見博物館通宵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