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評論|國產算力需要耐心資本和長期生態構建

2025年08月28日 21:40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陳白

特約評論員 陳白

近期,有“國產AI芯片第一股”之稱的寒武紀,在沉寂許久后股價一度飆漲,市值一度超6000億元,超越茅臺成為新任“股王”。

寒武紀的爆發與國產算力領域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有直接關系。這一輪異動的背后,并非簡單的概念炒作,而是與近期密集出臺的政策信號和產業動向形成了強烈的共振。

從剛剛落幕的2025中國算力大會,再到《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出爐,一個清晰的信號正在釋放:在“人工智能+”的時代大幕開啟之際,作為其核心底座的算力,尤其是自主可控的國產算力,其戰略價值正在被全面重估。

這次價值發現的核心,在于理解算力角色正在發生轉變。過去,我們談論算力,更多是將其視為數字經濟的“燃料”,是支撐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運行的基礎資源。然而,隨著以大模型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迎來爆發式突破,“人工智能+”行動的全面鋪開,算力的角色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它不再僅僅是燃料,而是驅動整個社會智能化轉型的核心“引擎”。

大模型的訓練和推理,對算力的需求是指數級增長的,其特點是需要進行大規模、高并行的浮點運算,這使得傳統的通用CPU難堪重任,而以GPU為代表的專用AI芯片則成為剛需。一個萬億參數級別的大模型,其訓練過程動輒需要數千乃至上萬張高端AI芯片連續運行數月。

這種需求的變化,徹底改變了算力產業的價值邏輯。如果說過去的算力是“有多少用多少”,那么“人工智能+”時代的算力則是“需要多少就得有多少”,它成為了決定一個國家、一個產業能否抓住智能化機遇的“入場券”,其戰略稀缺性正是市場重估國產算力價值的根本動因。但與此同時,在巨大的時代機遇面前,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國產算力產業的現狀:機遇與挑戰并存。

令人欣喜的“進”,體現在以寒武紀、華為昇騰、海光信息等為代表的一批本土企業,在AI芯片、服務器、數據中心等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本土產業鏈正在逐步形成,部分產品的性能在特定場景下已經能夠滿足應用需求,打破了國外廠商的完全壟斷。尤其是在政策的引導和國內大市場的支持下,國產算力已經從“實驗室”走向“應用場”,在金融、政務、交通等領域開始規模化部署,實現了寶貴的從0到1的跨越。

但我們同時也不能無視挑戰的存在。必須看到的是,在絕對性能上,我們的高端AI芯片與國際頂尖產品相比仍然存在代差;而產業鏈上游的“卡脖子”環節,如EDA軟件、先進制造工藝等,依然是懸在我們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其次也是更為關鍵的,是生態系統的差距。英偉達之所以能占據絕對優勢的市場份額,不僅因為其硬件強大,更是因為它用十余年時間構建了名為CUDA的軟件“護城河”,鎖定了全球數百萬的AI開發者。今天的國產芯片廠商雖在努力構建自己的生態,但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和巨大的投入。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政策的“有為之手”與市場的“無形之手”迫切需要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國產算力的發展。

在當前國際環境下,供應鏈安全和數據主權的價值空前凸顯,使用自主可控的算力基礎設施,其意義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成本或性能考量,成為一種必須的戰略選擇。這為國產算力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市場窗口,從這個角度看,寒武紀的股價飆升,可以理解為資本市場對這一全新價值體系的初步探索和定價。

然而,越是熱烈的期待,越需要冷靜的思考。核心技術的突破無法一蹴而就,生態的建設更需要久久為功。在熱情擁抱產業浪潮的同時,更要防止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復建設所帶來的資源浪費。

對于產業而言,當前需要的仍然是沉下心來,把更多的注意力聚焦于核心技術的研發、軟件生態的構建和應用場景的深度挖掘。對于資本市場而言,需要的則是多一份耐心和遠見,用價值投資的眼光去發現和支持那些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重估國產算力,恰逢其時。但我們需要的,不僅是資本市場上的“一飛沖天”,更是產業發展中的“行穩致遠”。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午夜少妇高潮在线看 | 开心五月欧美激情在线 |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a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耥 | 日韩女同性一区二区三区 | 夜夜夜夜夜国产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