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高江虹、實習生蔣中陽
攜程太猛了,每天能掙5054萬元。
8月28日,攜程集團(納斯達克:TCOM;香港聯交所:9961)交出了一份閃亮的成績單,2025年上半年總營收287億元,同比增長21%,運營利潤76.65億元,同比增長27%,凈利潤91.94億元,同比增長17%。
在國內旅游市場復蘇和國際業務強勁增長的推動下,攜程的業績像坐上了火箭,快速趕超疫情前。2019年攜程全年總營收才357億元,凈利潤65億元,平均每天凈掙1780萬元,如今攜程的賺錢能力是疫情前的2.8倍。
財報發布后,攜程股價大漲,8月28日攜程的港股股價大漲7.71%,美股大漲14.92%。
Trip.com成為增長新引擎
國際業務是攜程2025年上半年財報的最大亮點。相較于國內市場的穩步回暖,國際業務的爆發式增長得益于攜程近年來在海外市場的戰略布局。
“中國入境游表現尤為突出,2025年第二季度入境游預訂量同比增長超100%,主要來自韓國和東南亞兩大客源市場。”梁建章在業績分析會議上強調,通過優化平臺服務、拓展全球供應鏈,攜程在東南亞、歐洲和北美市場的滲透率顯著提升。
尤其是其國際品牌Trip.com,其總預訂量同比增長超60%,入境旅游預訂增長超100%,出境酒店和機票預訂量達到2019年疫情前同期的120%以上,這主要得益于“ChinaTravel”熱潮。
為支持國際化擴張,攜程持續加大全球供應鏈建設,Trip.com的全球酒店覆蓋量達120萬家,覆蓋200+個國家和地區,與全球超過400家航空公司建立直連。
相比之下,全球OTA巨頭Booking控股2025年上半年營收為115.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24.54億元),歸母凈利潤12.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7.59億元)。Expedia營收為67.7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83.17億元),歸母凈利潤只有1.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27億元)。攜程的營收增速和凈利潤增速明顯領先,尤其是在利潤表現上,Booking和Expedia前兩季增速都是負增長,被攜程拉開了顯著的差距。
梁建章對入境游潛力充滿信心,他指出中國當前入境游GDP占比僅0.3%,遠低于發達國家1%~5%,基礎設施和性價比構成優勢,料還將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從“高增速”到“高質量”轉型
相較國際業務的高速增長,攜程國內業務的增速則顯得比較穩健。
根據國內居民出游情況抽樣調查統計結果,2025年上半年國內居民出游人次32.85億,同比增長20.6%。出游花費達?3.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2%。旅游花費增幅不及出游人數。
財報顯示,攜程第二季度凈收入14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環比增長7%,其中住宿預訂收入62億元,同比增長21%;交通票務收入54億元,同比增長11%。加上一季度的數據,攜程上半年住宿業務收入117億元,同比增長21.87%,交通票務收入98.64億元,同比增長9.48%。
“國內游量增價減但整體韌性顯著。”攜程首席執行官孫潔進一步指出,年輕用戶熱衷于演唱會等體驗型產品,銀發族旅游市場活躍度提升,量增部分抵消了均價下降的影響。
孫潔還透露攜程最近在上海開設了首家“老友會”旗艦線下門店,旨在滿足老年人在做出旅行決策時對面對面互動的強烈偏好。“我們計劃未來開設更多此類線下觸點,特別是在主要旅游樞紐,以進一步擴大可及性和參與度。”
攜程管理層強調2025年業績從“高增速”轉向“高質量”發展,聚焦“入境游擴張”和“服務能力強化”。孫潔透露,攜程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設立全國首個入境游服務中心,提供多語言一對一協助和獨家優惠即時預訂服務。
此外,攜程通過優化AI技術提升用戶體驗,2024年第二季度首次以AI Agent形式與投資者互動,展現了技術驅動服務升級的決心。電話會議中,梁建章詳細介紹了升級后的“行程規劃師”AI功能,“僅需輸入目的地、時長和旅行風格三個要素,即可生成個性化行程,整合交通、住宿、餐飲和景點等實時信息,基于TripBest精選、TripPulse動態和TripEvents活動等數百萬數據點。”
平臺商家日子不好過
攜程出色的業績,與其平臺上商家的暗淡處境形成鮮明對比。截至目前,部分旅游上下游企業已經披露財報,國航上半年虧損18.1億元,東航凈虧損14.31億元,南航虧損15.33億元,另有15家旅游企業深陷虧損泥潭。酒店方面則普遍承受著RavPAR持續下降,競爭激烈的煎熬。
值得一提的是,據文旅部數據,2019-2023年,A級旅游景區增加了三千家,平均收入下降近四成。酒店行業同樣承壓,近2年一共倒閉了3萬家酒店,其中單體占比達95%以上。2024年全國平均房價同比下降6%,其中經濟型下降2.1%,中端型下降5%。
相較之下,攜程盈利能力令人側目。2025年第一季度,攜程凈利潤43億元,第二季度凈利潤48億元,相當于今年上半年每天凈掙5054萬元。其毛利率亦節節攀升,2022年至2024年分別為77.48%、81.75%和81.24%。
為何攜程能比其平臺客戶獲得更高的利潤?一位不愿具名的旅游行業分析師指出,攜程在成本控制上的表現越發出色是其一,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旅游市場供給過剩,導致酒店和航空公司議價能力下降,攜程可以憑借高傭金和流量優勢攫取產業鏈上最大的利潤。
據交銀國際測算,2024年以GMV即商品交易總額計,攜程在酒旅市場的GMV市占率高達56%,遠超美團(13%)、飛豬(8%)和抖音(3%)。其高毛利率主要來源于“低成本、高抽成”的策略。攜程對酒店的傭金率普遍較高,一般在10%~20%之間,部分酒店疊加活動甚至超過30%。這種高傭金模式使得酒店在激烈的價格戰中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面對OTA對產業鏈上下游的擠壓,旅游上下游企業也試圖聯手反抗,國內航空公司率先發了第一槍。日前,國航、南航、東航等航司高調宣布進駐航旅縱橫APP,該平臺目前已整合37家國內航空公司的直銷機票資源。對外宣發稿中,特意強調航旅縱橫所銷售國內客票均直接來自航空公司,價格公開透明、無捆綁銷售、與航司規則一致、無大數據殺熟、信息安全保障及行程單金額與支付金額一致,指向性不言而喻。
不過,業績會分析會上,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就此向攜程高管問詢此舉影響時,孫潔卻顧左右而言他,未能直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