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互聯網牌照發放在即,“天地一體”鏈動

2025年08月28日 19:57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彭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彭新 北京報道

8月27日,工信部印發《關于優化業務準入促進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支持電信運營商通過與衛星企業共建、共享等模式,深入挖掘天通、北斗等高軌衛星應用潛力,推動手機等終端設備直連衛星加快推廣應用,為廣大地面移動通信用戶提供基于衛星的話音、短消息業務。鼓勵電信運營商依托低軌衛星互聯網,在話音、短消息業務基礎上拓展高速數據服務,促進信息基礎設施天地融合發展。

《指導意見》還提出,到2030年,發展衛星通信用戶超千萬,推動衛星通信充分融入新發展格局。

8月25日,財聯社《科創板日報》公號發布了題為“倒計時!我國衛星互聯網牌照要發了”的報道,稱“相關部門近期將會發放衛星互聯網牌照 。衛星互聯網領域一位資深技術專家向記者表示,‘牌照的發放,意味著我國衛星互聯網商業運營邁出第一步。但要實現像星鏈那樣提供衛星互聯網服務,仍需2~3年左右的時間。’”

一系列動向,被市場解讀為國家支持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的明確政策導向。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工信部印發《指導意見》,旨在有序推動衛星通信業務開放。衛星通信產業戰略地位凸顯,政策導向明確。展望后續,衛星通信產業業務準入工作正持續優化,牌照發放工作或將加快推進。國內行業層面,高頻發射已至,產業拐點在即。

政策利好下,資本市場相關概念股隨風而起,備受追捧。

8月28日,博通集成(603608.SH)一字漲停,華力創通(300045.SZ)漲超9%,中國衛星(600118.SH)、中國衛通(601698.SH)、思科瑞(688053.SH)、臻鐳科技(688270.SH)、航天環宇(688523.SH)等多股股價強勁大幅上漲。

近年來,衛星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其重要性日益凸顯。隨著馬斯克旗下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星鏈(Starlink)、法國通信衛星公司Eutelsat旗下的OneWeb等海外企業的推進,又掀起新一輪衛星互聯網熱潮。

我國高度重視衛星互聯網的發展,于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明確,“衛星互聯網”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一環。2021年5月,央企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星網)正式成立,衛星互聯網這一新基建進一步穩步推進。2024年,衛星互聯網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是新基建的重點內容之一。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再度提及,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政府基金和產業資本加速進場。

牌照即將落地

一系列動向中,最受市場關注的是衛星互聯網牌照的發放,這被視為衛星互聯網加速建設的“發令槍”。

所謂衛星互聯網牌照,可理解為太空領域從事互聯網運營的“電信牌照”,本質上是將衛星互聯網納入基礎電信業務許可體系的運營資質。其中,行業關注的核心是《電信業務分類目錄(2015)》下的A13衛星通信業務(第一類基礎電信業務),其下細分為A13-1衛星移動通信與A13-2 衛星固定通信,前者與能面向用戶提供的“移動衛星服務”直接相關,后者對應固定場景的衛星接入與回傳。

衛星互聯網牌照伴隨低軌衛星組成的大規模星座網絡加快組網而變得急迫。有通信行業資深人士認為,與以往泛指的衛星通信牌照不同,此輪“衛星互聯網牌照”更側重規范由低軌衛星星座面向公眾提供直連終端服務,核心在于厘清運營主體與業務邊界、明確頻軌資源配置等。隨著低軌衛星星座建設的加快,衛星互聯網正將走向商業運營,需要適時發放衛星互聯網牌照。

由此觀之,在衛星互聯網熱潮下,隨著預期牌照發放時間漸進,究竟會花落誰家,行業內已有一定預期。

首先是兩大衛星互聯網星座的建設運營方中國星網與垣信衛星。

目前,中國有兩大衛星互聯網計劃,分別是以中國星網為主導的“GW星座”和垣信衛星運營的“千帆星座”,二者都規劃了超萬顆的低軌衛星星座對標SpaceX的星鏈,即GW星座和千帆星座,并在2024年開啟組網。

中國星網被視為衛星互聯網星座“國家隊”,在國務院國資委央企名錄中,中國星網排名第26位,在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三大運營商之后。雖為央企,但其星座建設、衛星組網等消息長期未被外界了解,直到近期,GW星座組網進展超出外界預期:2025年7月底以來,我國GW星座發射頻率顯著提升,從01-05組星的一到兩個月發射間隔縮短到05-10組星的3-5天發射間隔,組網速度明顯加快,效率實現跨越式提升,表明我國衛星互聯網開始進入快速組網期。

另一家巨型星座運營商之一的垣信衛星,由上海市國資委控股,近期亦有動作,目前千帆星座發射招標也已經啟動,正持續推進星座組網中。值得注意的是,垣信衛星已進行了一些衛星互聯網業務應用落地的嘗試,并積極對接國際市場,在海外實施了多項衛星互聯網業務驗證。有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垣信衛星業務涉足衛星設計、制造、發射、組網、運營和商業服務全鏈條,布局頗大。

三大電信運營商中,除了已經擁有完整一類牌照的中國電信,就目前來看,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僅持有A13-2,無法開展移動終端業務,此次傳言的發放衛星互聯網牌照,即是為了讓二者能正式入局個人衛星通信市場。

三大電信運營商布局衛星互聯網,有先天優勢。目前在三大運營商的既有衛星互聯網布局中,中國電信運營“天通一號”高軌衛星系統,華為Mate60等終端衛星通信功能便依托此實現,具備成熟的運營經驗;此外,中國移動與星網聯合成立時空信息集團,中國聯通也已成立衛星通信的相關子公司,并聯合銀河航天進行了低軌衛星和中高軌衛星融合技術試驗。

Omdia資深首席分析師楊光認為,衛星直連終端服務正在成為中國領先通信服務提供商之間競爭的新領域。同時,預計中國衛星企業將會率先積極將業務拓展到國際市場。市場期待,未來運營商地面通信網絡可與衛星互聯網互補,組成低、中、高軌的全連接模式,推動手機、物聯網終端與衛星通信深度融合。

“天地一體”

牌照發放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供服務。業內人士指出,“衛星互聯網”牌照的發放,意味著大規模衛星互聯網的落地進程將正式啟動,面向全社會的衛星通信服務預計也即將推出,長期來看,也將直接拉動衛星通信產業及相關行業的增長預期。

銀河證券認為,牌照發放利好組網進程以及商業化探索。政策引領,生態構建不斷完善,牌照發放預計將提升組網熱情。衛星互聯網不僅是我國未來可能的巨大需求增量,同時也作為能帶動全產業鏈發展的產業,宇航級的器件代表了全球領先的先進制造能力,賦能千行百業協同發展。

另一方面,牌照發放,也有助于市場主體推進合法合規推進低軌衛星組網,占據稀缺的衛星頻軌資源。根據負責分配無線電頻率使用權的聯合國機構國際電信聯盟(ITU)的規則框架,申請到衛星頻軌資源的公司需要在獲得許可后2年內完成10%的衛星部署,5年內完成50%,7年內完成全部部署。這也意味著中國需要在2026年前完成大批衛星發射,產業上下游需要協同。

放眼全球來看,國內衛星互聯網相關從業者也有明確對標方向。

SpaceX既造火箭又造衛星,研發模式以“小步快跑”和“驗證閉環”著稱,商業化更早前一步。僅在2024年,SpaceX就完成近150次軌道發射,入軌1962顆“星鏈”衛星,憑一家公司之力領跑全球低軌衛星互聯網市場,創下約4000億美元的估值。其最新動作是,在8月27日的星艦第十次試飛中,成功釋放了8顆“星鏈”模擬衛星。

如何借助有利政策導向和市場機遇,參考學習SpaceX,撬動衛星互聯網實現“天地一體”,各商業航天參與方各自有具體做法。

衛星方面,國內低軌衛星制造領域的主要企業包括長光衛星、銀河航天、時空道宇、微納星空、天儀研究院、國星宇航等,這些企業覆蓋了從衛星平臺研發到核心部件集成的關鍵環節,發揮低成本、批量化、快速迭代的優勢,面向衛星互聯網星座的構建需求,提高衛星批產能力,推動商業航天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助力太空基礎設施建設,搶占全球太空經濟發展先機。

以銀河航天為例,其多款低軌寬帶衛星從這座工廠生產制造并順利升空,驗證了在衛星制造關鍵環節的批產實力。8月4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將銀河航天研制的衛星互聯網低軌07組衛星發射升空,是民營商業航天公司首次批量研制此類衛星。

據銀河航天衛星型號總師胡照介紹,該組衛星核心單機產品均實現自主研制,通過設計創新與垂直一體化整合,衛星的研制采用面向批產的模塊化設計,支持多模塊并行總裝、集成和測試,結合機器人合艙工藝,可實現批量化并行測試。

業內普遍認為,目前制約我國低軌星座規模化入軌的主要短板集中在火箭發射能力:一是可復用運載體系尚未規模化,單次成本與周轉周期偏高;二是發射場與窗口資源緊張,多星座之間爭搶檔期。

在火箭運載能力建設上,目前我國大型星座組網所用火箭均為國家隊長征系列及其改進型,在火箭運力上較為緊張,市場期待民營火箭公司能夠補位。

觀察國內民營火箭公司發射進度,行業預計今年下半年發射進度比上半年更快,原因是上半年主要民營火箭公司已完成部分技術驗證和產能儲備,為了追趕各星座的階段部署目標,確保后續服務能按計劃推進,若民營航天公司火箭試驗成功,將有望參與到GW星座和千帆星座的發射服務中,進一步加速我國衛星互聯網星座建設。

梳理各家民營火箭公司公開信息來看,多家火箭公司計劃在2025年下半年進行中型運載火箭的首飛測試,其中天兵科技的天龍三號、星河動力的智神星一號、藍箭航天的朱雀三號、中科宇航的力箭二號等均計劃于2025年首飛。

其中,藍箭航天正在研發的可重復使用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三號”,對標SpaceX的獵鷹9號,計劃于2025年實現首飛并進行回收嘗試。該型火箭的成功與否,被視為國內民營商業航天在可復用火箭領域能否實現關鍵突破的標志之一。

在發射工位建設方面,隨著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與海陽東方航天港等新型發射基地相繼投入使用,我國商業航天的發射周轉與組織效率將明顯提升。

據悉,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二期項目于今年1月25日開工建設,該項目包括發射區、技術區和古松測控站,新建三號、四號兩個發射工位,年度發射能力均為16發。屆時,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年總發射能力有望達到60發以上,為大規模低軌星座的連續入軌提供更充足的運力與窗口保障。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网友自拍区在线视频精品 | 亚洲欧美人高清精品a∨qwo | 在线日本妇人成熟免费a√午 |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 亚洲色成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欧美岛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