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歐方躍:AI重塑人機關系,一人獨角獸企業浮出水面

2025年08月29日 13:51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李覽青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覽青、實習生王罕 

當生成式AI掀起新一輪智能變革,企業已經逐步從數字時代的組織架構走向“超級智能體”,組織邊界、決策機制、人才結構都將發生根本性變革。

“未來,也許會出現只有一個人的獨角獸公司。當然,一人公司,只是個比喻,可能是幾個人或幾十人,但可以創造出百億或更高的價值。” 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第二屆人工智能領導力論壇間隙,中歐AI與管理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億緯鋰能經濟學與決策科學教席教授方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他看來,如今的AI技術絕不是一個簡單的賦能工具,而是未來“勞動大軍”的重要部分,重塑企業組織形態和人機關系,從而顛覆傳統商業的底層邏輯。

(中歐AI與管理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億緯鋰能經濟學與決策科學教席教授方躍)

AI角色躍遷,從賦能工具到“同事”

“過去,我們把AI當作工具,現在它正在成為我們的‘同事’。”方躍指出,AI技術的價值正在經歷從簡單的“賦能工具”到“價值共創者”的躍遷。

他舉例,目前最容易落地的AI應用是辦公自動化、內容生產、編程和客服等領域。在這些場景下,AI能夠顯著提升效率、降低成本,ROI(投資回報率)等直觀價值清晰可計算,因此最容易被企業高管和董事會接受。

然而,方躍強調,AI的價值遠不止于此。“如果AI只是一個賦能工具,不值得我們投入如此巨大的熱情。”他指出,現在很多企業的AI應用面臨的困境和數字化早期階段類似,如果以ROI為標準來決定是否要落地應用,可能很難推動智能化進程。

他認為,企業要著眼未來進行投資,而非執著于優化過去。AI將逐漸成為企業勞動大軍的一部分,甚至成為企業的“數字員工”。“未來,企業創造價值的主體將不僅僅是人類,而是由人類和AI共同組成的混合團隊,AI會成為價值創造的一部分。”

對于AI帶來的業務風險隱患,方躍認為,目前AI員工的角色定位依然是助理、顧問,是一名優秀的執行者,需要人類員工承擔監督責任,但當未來技術與系統發展到足夠成熟、風險極低的階段,AI也有望成為決策者、溝通者甚至組織領導者。他提示,在“AI領導者”出現之前,不僅需要重視AI的能力邊界拓展,更要關注AI價值觀的邊界是否符合人類價值觀。

企業組織形態顛覆,“一人獨角獸”企業出現

對于企業而言,AI將顛覆傳統的組織形態。

方躍預言,AI技術的普及將催生“一人獨角獸”企業。“一個人背后可能帶著100個AI模型,整體能力絲毫不遜色于傳統的大型團隊。”他形容這種企業形態為“超級個體”,其競爭力來源于AI的強大能力,而非傳統的人力資源規模。

與以往的數字化轉型相比,方躍認為,組織形式“AI化”的進程既有延續也有變革,其中變革體現在認知與組織架構兩方面。

“雖然AI技術變革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商業模式、客戶需求、監管環境、競爭格局,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過去所做的一切都將被淘汰。”以亞馬遜為例,方躍提到,“賣書”是亞馬遜起家的傳統業務,但亞馬遜基于互聯網生態,以全新的線上平臺模式進行書籍銷售,這是認知層面的變革。“一方面,企業需要理解這種變化帶來的新機遇,另一個關鍵點在于,企業需要將現有的能力與變革相適應,并有效執行升級既有能力。”方躍表示。

“當組織發展到一定規模,首先考慮的防范風險,因此動作會變得遲緩,決策環境也變得復雜。”在組織架構層面,方躍認為企業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放權”來獲取競爭優勢。AI 會帶來“去中心化”

在技術浪潮快速迭代的當下,方躍指出,給企業提供的機遇窗口期越來越短暫。“從傳統經驗來看,當新技術來臨時,不用著急行動,可以等行業成熟后再跟進。但在當今技術變化如此迅速、市場和客戶都愿意積極擁抱新技術的環境下,所謂的‘獨角獸’企業,其產生速度與數量都將遠超以往。”  他強調,企業不應盲目追逐技術解決方案,而應當投資有望改變行業競爭態勢的商業項目。

方躍認為,未來企業的組織架構變革或將出現兩個“極端”:一方面,背后擁有強大AI團隊的小型企業,在“AI員工”的助力下,將通過高效與能力升維挑戰傳統巨頭的市場地位;另一方面,大型企業也將通過AI實現內部協同的優化,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決策效率和運營敏捷性。

“這兩種情況不是非此即彼的,未來可能會長期并存。”方躍表示。

人類智慧與AI能力形成協同競爭

在AI能力日益強大的背景下,在企業組織架構中的人類,未來的角色將如何定位?

“我們必須要和機器算法進行‘差異化競爭’,產生“互補”。”方躍認為,在任務執行的速度、一些識別和記憶力等方面,機器算法都占據一定優勢,而未來人類的核心價值將體現在價值判斷、戰略決策和創造力等方面。“AI擅長執行,但決定‘做什么’和‘為什么做’的,仍然是人類。” 

他以編程為例,AI可以快速完成代碼編寫,但“編什么程序、達到什么目的”需要人類來定義。“未來,人類可能更多扮演‘導演’的角色,而AI則是‘演員’。” 方躍認為,人類會逐步將大量“執行“讓給機器算法,把更多時間放在  “定義和管理價值”上。

方躍表示,為了更好推動人機協同,企業需要建立適應AI時代的激勵機制和管理體系。“如何考核一個‘數字員工’的績效?如何激勵人類員工與AI協同?在AI輔助下董事的決策權將如何變化?這些都是全新的課題。”

“AI和人類員工從根本上來說,都是人才。”方躍認為,企業在人才培養時需要重視技術和人才的融合,讓知識迭代、模型訓練、人機協作在場景應用中形成閉環。

站在教育機構的角度,方躍也分享了他對AI時代人才教育的思考。他表示,傳統的教育模式以培養“標準化人才”為目標,而AI時代需要的是“能夠與AI協同和融合的復合型人才”。

他建議,教育機構應盡快調整課程設置,將AI素養納入核心能力培養。“未來的求職者,不僅要展示個人能力,更要展示其與AI的協同能力。”他甚至設想,未來可能出現“AI勞動力市場”,企業直接雇傭經過訓練的AI模型,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員工”。

“AI技術的發展速度遠超我們的想象,企業必須主動擁抱變革。”方躍強調,AI不是洪水猛獸,而是企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誰能率先完成認知、結構和機制的變革,誰就能在AI時代占據先機。” 他預測,最有可能成為首批“超級智能體”的應有兩類企業,一是AI原生企業,二是All in AI 的先鋒企業。

他最后提醒,AI的終極目標不是取代人類,而是讓人類從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專注于更有價值的創造性工作。人類肩負著“培養和管理”AI的重任,就像企業人力資源部培養和管理人類員工一樣。“未來,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是人類智慧與AI能力的協同競爭。”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视频二区视频一区欧美国产 | 夜夜躁日日躁狠狠久久 | 最新精品视频精久久综合 | 亚洲一本大道中文在线 | 在线上观看免费a级 |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