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季媛媛 上海報道
創新藥是推動醫療領域進步的核心動力,它不僅為疑難病癥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希望,更引領著整個醫藥產業向更高水平、更具前瞻性的方向轉型升級。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創新藥發展,出臺一系列政策舉措,在推動創新藥研發、上市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例如,為推動創新藥可及,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就醫用藥需求,8月,上海金融監管局、上海市醫保局會同市委金融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衛生健康委、浦東新區政府等7部門共同制定的《關于促進商業健康保險高質量發展助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新18條”)正式對外公開。該文件圍繞創新藥械應用和患者支付的核心痛點,共推出18項具體舉措,在支付機制、數據共享、服務模式、監管創新等方面全面加強基本醫保和商業保險協同。
推動創新藥更好地服務于患者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工程。資深醫改專家、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兼執行理事長蔡江南近日在由弗若斯特沙利文主辦的2025第十九屆沙利文全球增長、科創與領導力峰會暨第四屆新投資大會上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國家醫療保障局已出臺商業保險的藥品目錄,上海市近期亦出臺了被簡稱為“新18 條”的政策,以鼓勵商業保險的發展。該政策存在一些亮點,其中包括鼓勵團體險的發展。相較于個人保險,團體險承受風險的能力更強,同時也鼓勵企業為職工購買商業健康險。
“我們還觀察到,在過去幾年中,部分創新藥可能無法納入醫保,但卻進入了各地的惠民保??梢灶A見,如果商業健康險能夠得到良好發展,將為這些創新藥提供新的機遇?!辈探媳硎荆胍蛲▌撔滤帯白詈笠还铩?,實現藥物可及,可以探索醫保支付不預先確定醫保最終的藥品價格,而是僅確定醫保的支付標準,允許商業保險、慈善以及個人支付等多方面渠道共同發揮作用。
“例如,在基因細胞治療領域,我國已有幾款細胞治療產品,但其費用高昂,可達上百萬。若醫保能夠放寬政策,并非一旦費用超過 30 萬或 50 萬就不予納入,而是承擔一部分費用,如醫保支付 20 萬,再由商業保險承擔一定金額,剩余部分由個人自費。通過這種多管齊下的方式,有助于支持這些創新藥,特別是價格昂貴的創新藥?!辈探险f。
創新藥的落地不是單一環節的努力就能達成的,它需要全鏈條的協同與配合,從研發到審批,從醫保到臨床使用,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想要打通這條路徑,還需要多渠道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