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記者譚硯文 實習生王明雁 廣州報道
日前,“推進體育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助力體育強市建設”研討會在廣州舉行。現場,珠江股份旗下珠江文體首次發布“票趣多”創新體育消費行動,以“票根經濟”激活全鏈條消費。
當前,體育正成為激活內需、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數據顯示,2024年,廣州市體育消費規模達631億元,位居全國前列。今年7月,《廣州市體育強市建設規劃(2024—2035年)》(下稱《規劃》)正式印發,明確提出建設“國際體育消費中心、國際灣區體育中心、國際體育賽事中心”三大目標。
今年11月,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在廣州開幕。廣州市體育局原黨委書記、局長劉江南表示,國際體育賽事不僅是巔峰時刻的盛宴,更是城市發展的戰略杠桿。
與會專家認為,廣州應借助十五運會契機,優化整合粵港澳三地體育場館和交通設施,提升國際化賽事組織水平和服務能力,加快構建“城市十分鐘健身圈”和“國際賽事活力走廊”,以“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彰顯一座城,幸福一座城”的理念,全面提升城市體育功能和國際化水平。同時,應借助賽事契機,持續發力、定位大灣區的體育龍頭,打造差異化的城市名片,以此躋身遠近聞名的國際化大都市隊列。
(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
“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全運會,既是新時代推動粵港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創新發展的新實踐。”華南師范大學教授譚建湘提到,粵港澳“體育灣區”建設,需打破行政壁壘,建立區域協同新機制,為把握大灣區體育發展市場機遇提供新思路。
在賽事與政策的雙重機遇下,體育企業迎來了哪些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以珠江文體為例,企業依托“雙亞運級”賽事服務經驗深度參與十五運會,不僅承擔廣州賽區30個場館運行設計、臺山賽區賽事運營、保障蹦床、輪椅籃球等五項賽事工作,還發布“票趣多”平臺創新體育消費行動,以“票根經濟”激活全鏈條消費。
“當前,我們正全力推進從‘場館空間運營’向‘體育內容創造’的高質量轉型。”珠江股份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珠江文體董事長周星星表示,希望借助十五運會推出“票趣多”平臺,以文體活動票務為紐帶,通過融合商業、旅游等多業態,構建消費聯動新生態,形成“一場賽事帶活一片區域、一個IP激活一串消費”的乘數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