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記者陳夢璇 南沙報道
8月29日,“共建南沙科學城國際創新創業社區暨廣州南沙未來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啟動建設推進會”在廣州南沙越秀iPARK粵港云谷舉行。推進會上,廣州南沙未來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正式啟動建設,一批重點項目現場簽約,12項“南沙新質生產力標志性成果”與12支潛力創新團隊發布,標志著南沙科學城國際創新創業社區建設全面啟動,為《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下稱《南沙方案》)第二階段建設實現良好開局、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注入新動力。
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啟動建設
去年10月,南沙與廣東工業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廣州南沙未來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建設。會上,研究院正式啟動,將聚焦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搭建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經濟等領域重大科技創新平臺,開展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引育高層次人才。
廣東工業大學副校長魯仁全受訪表示,南沙前期已提供12000畝的場地、100畝的中試基地并已開建,研究院將采用市場化方式運營,接下來即將落地2個鈦合金、鋰電池方向的項目,落地后即可產生效益。
據介紹,該院將構建“高校筑基+研究院產業化”的校地合作模式,采用“研究院+產業化平臺公司”的形式實現市場化、企業化運作,依托廣工開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基礎研究和小試驗證,同時遴選全球成熟科技成果,開展中試驗證、產業應用和規模化生產,快速形成技術研發或遴選到產品生產、市場推廣的完整鏈條,并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企業,全力打造孵化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服務地方經濟的新型研發機構創新樣板。
多項簽約推動產學研融合
推進會現場完成四大類重點項目簽約,涵蓋產業基金、人工智能、區域協同等多個領域。
其中,廣州景祥工智創業投資基金由廣州工業智能研究院、廣州產業投資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珠海景祥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聯合發起,首期規模1億元,重點投向工業智能與科技創新領域的高科技項目,加速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機器人等領域的企業培育。
廣州市政府采購中心與灣區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共建公共采購AI創新實驗室,依托廣州市政府采購中心的全鏈條采購服務能力與聯盟的技術研發優勢,實驗室將探索人工智能在采購需求管理、交易監管、履約驗收等環節的應用,制定智能化采購標準體系,推動公共采購向“價值創造型”轉型,為廣州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支撐。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科創成果轉移轉化基地迎來基立智能決策、力生新能源、靈鮫科技等10個優質項目集中入駐,行業涵蓋AI智能決策、智能傳感、氫能動力、渾濁水下3D重建機器人等。科創項目陸續入駐,將進一步強化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科創成果轉移轉化基地高質量發展,推動“港澳成果+南沙轉化+灣區應用”創新協作模式落地。
廣州市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與大橫琴(澳門)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將建立信息互通機制、開展青年人才交流、聯合舉辦創新創業大賽,共同推動港澳創新資源與南沙產業生態深度融合。
會上,廣州生產力促進中心、廣州市南沙區高新技術企業協會、廣州市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聯合發布了12項“南沙新質生產力標志性成果”與12支潛力創新團隊,覆蓋生物醫藥、工業AI、深海裝備、新能源等多個前沿領域。
國際創新創業社區建設成效初顯
2024年9月,廣州南沙科學城國際創新創業社區揭牌。該社區位于慶盛樞紐區塊,規劃面積約8平方公里,定位“粵港樞紐·創新城區”,已成為南沙承接港澳創新資源、推動“學研產城”融合的核心載體。
建設一年來,社區產業生態逐步完善。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為核心,社區已形成人工智能、新能源、生命健康三大產業集群,入駐企業180家,集聚近400名企業家和科學家。港科大(廣州)自成立以來,師生創立企業超80家,科創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已入駐34個項目,與廣汽、粵芯半導體等企業成立聯合實驗室,推動技術落地應用。
在生活配套方面,社區已建成國際高端專家公寓200余套、人才公寓900余套,引入24小時營業的港式咖啡廳、書店、米其林西餐廳等配套,規劃“iPARK港匯坊”主題街區;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提供12年港式教育,10公里水之廊環、8個特色公園構建“藍綠融合”生態,打造“以年輕的城服務年輕的人”的灣區典范。
南沙通過多維度資本支持創新。南沙科技創新母基金累計實繳出資10.35億元,撬動子基金總規模180.45億元;港科大(廣州)聯合廣州產投設立10億元科技成果轉化母基金,并牽手一批直投基金合作伙伴,總基金規模達到24億元;木棉花灣區高校科創投資基金目標規模20億元,重點投資港澳高校項目,為企業從孵化到成長提供全周期資金保障;廣東省(南沙)海洋科技投資基金已完成設立和基協備案,加快促成相關項目落地,目前已儲備一批優質海洋科技項目。
本次大會還正式發布了廣州南沙科學城國際創新創業社區形象標識。LOGO以“南沙”拼音首字母“N”為核心視覺元素,融入“紐帶”與“網絡”的雙重意象,喻指南沙科學城在聯動國內外科技資源、推動跨區域創新協作中所發揮的關鍵樞紐作用。標識中融入了水紋元素,呼應南沙位于珠江入海口的地理特征,流暢的曲線形態象征著南沙持續涌動的創新活力和發展動能。科技圓點元素則傳遞出前沿科技感和未來愿景,強調南沙科學城聚焦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堅定使命。
此次推進會召開標志著南沙科學城國際創新創業社區建設全面啟動,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劉煒表示,接下來南沙將做好“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的文章,構建全要素、全鏈條、全過程創新體系,推動社區真正成為創新創業者的首選社區。
【12項南沙新質生產力標志性成果】
1.第五代6000米工作級深海機器人(深海智人)
2.公輔車間AI云智控數智化節能系統(蘑菇物聯)
3.面向元宇宙AR/VR設備的高集成低損耗柔性基板(安捷利)
4.超薄絕緣涂層漿料突破鋰電池安全瓶頸,賦能新質生產力(納諾新材料)
5.人形機器人行星滾柱絲杠副、靈巧手滾珠絲杠副制造工藝及設備(敏嘉制造)
6.水面智能無人系統—智慧環保一體化解決方案(番高領航)
7.國產5G芯片寬帶連接終端,產業化應用賦能千行百業(通則康威)
8.針對婦科實體腫瘤的“同類第一”創新藥工程化T細胞療法(天科雅生物醫藥)
9.疫苗生產用高精度中空纖維分離膜材料及其膜包(廣州先進技術研究所)
10.整體式家用空氣能熱泵冷氣熱水器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芬尼科技)
11.新一代實時智算湖倉一體化平臺(睿帆科技)
12.基于國產芯片的智能座艙車載大模型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星河智聯)
【南沙新質生產力潛力團隊】
科伊斯、黑森矩陣、派得新能源、智科自動化、慧眼奇智精密技術、彼岸醫療、銀微抗菌材料、深度醫療器械、寰越創新技術、東微電聲科技、淼道智能科技、拓諾稀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