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娜
“我國已從追求GDP增量轉向追求科技創新,這本身就是一個國家開啟‘第二曲線’的過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長聘教授、清華私募股權研究院院長肖星在10月12日在清華大學舉辦的PE產業投資家論壇系列活動上表示,要延長一個經濟體的“黃金時代”,關鍵在于找到自己的“第二曲線”。就綜合科技能力而言,中美在多個領域已呈現并駕齊驅的態勢。
本場對話主題為“穿越迷霧:尋找不確定性中的確定性投資主線”,另一位嘉賓為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所副教授、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秘書長靳衛萍。兩位教授圍繞“9·24”新政實施一年來的政策效應、AI技術與全球政經變化的影響,以及“并購六條”帶來的產業并購機遇展開討論,從宏觀到微觀探尋投資確定性的邏輯。

(現場圖)
靳衛萍首先以歷史縱深分析了“9·24”新政以來的市場變化。她指出,在外部不確定性加大的背景下,確定性主要來自市場穩定預期與清晰方向;盡管短期波動難以避免,但在結構性行情中,更重要的是“握好自己的籌碼”。
“9·24”新政實施一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經歷了深刻的生態重塑。靳衛萍在發言中分析了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對經濟的支持,以及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確定性與信心建設,強調樂觀態度對經濟的重要性。她舉例說,政策工具箱正在拓展包括三大政策性銀行為股權投資、股東借款等多樣方式直達項目,并明確提出一定比例的資金投向民營企業;又如今年全國“兩會”時期提出債券市場“科技板”和5月7日相關部門提出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等,這些都有望推動資金向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高技術領域集聚。
肖星在發言中回溯了全球主要經濟體從工業化到“黃金時代”的演化路徑,指出美國能夠延長繁榮的關鍵,在于持續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我國自‘兩彈一星’起便形成了舉國體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彼硎?,傳統舉國體制以國家隊集中投入為主,而新型舉國體制更強調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的主動性。
“我們可以看到,今天大量最前沿的科技創新,都是由民營企業推動的?!毙ば翘岢?,創新是國家層面推動長期繁榮的“第二曲線”。中國的新型舉國體制不同于完全依賴市場的模式,其特點在于國家在政策與機制層面提供了方向和支撐,讓民營企業在市場一線充分釋放創新活力。
當前國內資本市場已由“普漲普跌”轉向“結構性行情”。肖星表示,中美之間的競爭正集中于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光通信、機器人甚至稀土等板塊之所以成為高景氣主線,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與AI產業的高相關性。
“今年A股市場出現了結構性牛市和明顯的‘新舊動能’轉換。”她進一步表示,當前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都在發生結構性演化。隨著新質生產力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斷釋放,如何真正看懂行業的發展尤為重要。
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簡稱“私募研究院”)是清華大學校級研究機構。PE產業投資家項目由清華經管學院與私募研究院聯合打造,課程內容涵蓋宏觀經濟金融格局、產業鏈投資生態、各類基金運作模式、重點產業領域投資邏輯以及退出策略等。
私募研究院自2017年底開始長期跟蹤硬科技賽道,現已形成覆蓋約1500個細分行業的數據庫,并以月度產業沙龍、專題研討和企業參訪等形式,系統連接科學前沿、產業應用和投資策略。
今天的科技投資不再僅靠商業模式判斷,必須深入打通科技、產業與金融的深水區。科技投資的門檻在快速抬升,要求投資人們既要有理工科理解,也要有產業和財務的框架。不理解產業鏈機理,很容易在結構行情中錯失收益。
“一級市場投的往往是二級市場還看不到的東西?!毙ば墙榻B,“PE產業投資家”項目旨在幫助企業家與投資人建立跨學科研究范式:讓科學家講技術前沿,讓產業家與產業投資人講應用路徑與商業化邏輯,最終沉淀為可執行的投資與并購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