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清華“創業富礦”:無限基金的具身智能投資邏輯

2025年08月29日 15:41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申俊涵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申俊涵 北京報道

“在2023年具身智能的投資熱度遠沒有現在這么高時,我們就篤定這是極具潛力的方向。現在回想起來,我都還能感受到當時的那種信心與興奮。”近日,無限基金SEE Fund管理合伙人馬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說。

2022年底,橫空出世的ChatGPT在全球范圍內引發轟動。轉眼進入2023年,被看作革命性技術的AI大模型成為科技圈和創投圈熱烈追逐的對象,相關創業項目估值也水漲船高。

當諸多創投機構激烈爭奪AI大模型創業公司的投資份額,無限基金SEE Fund選擇差異化加注當時尚未火熱的具身智能領域。團隊當時預判,過往,AI主要在虛擬空間發揮作用,涉及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模態。未來,AI一定會走向物理世界,帶來顛覆性影響,具身智能的發展浪潮即將來臨。

由此,無限基金SEE Fund從2023年初開始投資具身智能領域。依托清華大學的校友資源,其早期投資了光輪智能、無問芯穹、穹徹智能、銀河通用、智平方、星海圖、松延動力等初創企業,形成對數據、算力、大腦、本體等具身智能產業鏈多環節的布局。

如今兩年過去,具身智能已經成為毫無疑問的創投風口。數據顯示,今年1到7月,具身智能和機器人領域投資事件數超過200起,融資總額已超過240億元,超過2024年全年總和。

在這股創業融資熱潮中,“泡沫論”的爭議也不斷出現。對此,馬麟認為,具身智能行業仍然有巨大的想象空間。短期來看,由于資本熱度的高漲,為行業帶來了一定的泡沫。對創業公司來說,現階段需要加速商業化落地,接住資本的熱度和期待。

站在十年、二十年的長期視角來看,所謂的“泡沫”可能只是毫不起眼的漣漪。“具身智能是比AI大模型、自動駕駛更有難度的事情,AI從虛擬世界走向物理世界,面臨數據、場景缺乏等多重困難,需要大量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其中。現階段的資本投入,可能是遠遠不夠的。”馬麟說。

深挖清華“創業富礦”

無限基金SEEFund成立于2021年,由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和清華大學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共同推動發起設立。其中,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的科研實力與學術資源,為基金提供了堅實的學術后盾。清華天津電子院作為科技創新平臺,在成果轉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目前,無限基金SEEFund共管理三期基金。根據工商登記公開信息,其LP構成中,既有中關村科學城公司、中國銀行、中金資本等國資機構,又有紅杉中國、高瓴、經緯中國、金沙江等知名市場化投資機構,還有螞蟻集團、字節跳動、阿里巴巴、三一重工等產業投資方,以及清華控股、清華電子院偉新基金等高校院所出資方。

談及無限基金SEEFund創辦的初衷,馬麟介紹稱,電子工程系是清華大學學生人數和校友人數最多的院系之一,許多科研技術、科技成果在這里誕生。但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現實應用,要經歷漫長的探索和試錯,并且離不開科研經費、風險投資等不同類型資金的支持。

“我們希望通過設立早期投資基金的方式,構建更活躍的生態,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馬麟說。當技術驗證可行性、計劃走出實驗室探索商業化時,是科技成果轉化最難的階段。無限基金SEE Fund希望在此時投資進去,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助推者。

一個讓業界津津樂道的現象是,清華堪稱是創新創業的“黃埔軍校”。僅僅在具身智能行業,清華自動化系、電子工程系、機械工程學院、交叉信息學院、計算機系、車輛與運載學院,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科學家與創業者,撐起了“半壁江山”。據無限基金SEE Fund介紹,僅電子系校友就包括銀河通用創始人王鶴、它石智航創始人陳亦倫、智元合伙人姚卯青、星海圖創始人高繼揚和許華哲、自變量創始人王潛、松延動力創始人姜哲源等明星創業者。

看似無心插柳,但其實具身智能創業與電子工程系學科定位間存在天然的連接:具身智能創業考驗公司的軟硬結合能力,既要做好虛擬世界的算法和模型,也要做好物理世界的芯片、傳感器、執行器。電子工程系本身也是跨在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中間的橋梁,需要學生掌握軟件算法的基礎理論和物理硬件層面的知識。由此,許多電子系學生畢業后從事具身智能的創業或者說學術研究,也就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

清華大學的校友群體為無限基金SEEFund提供了豐富的項目源。一方面,校友關系的天然連接,讓無限基金SEE Fund有機會很早就接觸到有潛力的具身智能項目,并與創業者形成信任關系。另一方面,相似的學科背景讓大家對技術和產業的理解具有很強的一致性,大家更容易形成目標和價值觀的契合,最終達成合作關系。

值得注意到的是,無限基金SEE Fund投資了許多清華電子系校友,但并不局限于此,基金也積極支持了其他院校出身的具身智能創業者和科學家。比如無限基金SEE Fund曾投資穹徹智能,其聯合創始人盧策吾來自上海交通大學,也是國內具身智能領域的大咖人物。

押注有極強熱情與自驅力的創業者

其實許多早期項目誕生時,還處于PPT都沒做完整的狀態。如果站在大基金的角度看,創始團隊配備并不夠齊全,產品的商業模式也沒有想清楚,很難去下手投資。作為早期基金決定出手投資,最重要的判斷依據就是投人。

馬麟認為,投人的核心不僅是選擇學術和技術層面表現優異的大牛,更重要的是押注對所做的事情有極強熱情和自驅力的創業者。因為創業是很艱辛的過程,如果沒有很強的使命感和對所做事情的期待感,很難堅持下來。

比如,無限基金SEE Fund在2023年底時,就參與到松延動力的種子輪融資中。當時,姜哲源只有25歲,他選擇在清華大學博士二年級時退學創業。這意味著他創業的沉沒成本足夠高,甘愿放棄學業來創業。

同時,在跟姜哲源交流的過程中,馬麟明顯能夠感受到他對機器人這件事的熱情。“這種熱愛非常打動我,創業走到現在的兩年里,他帶領團隊仍然保持著極高的創業熱情,甚至是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馬麟說。

事實也印證了馬麟的判斷,目前松延動力走向發展的快車道。8月1日,松延動力宣布實現了單月破百臺交付規模的成績,單月交付量已躋身人形機器人賽道頭部。同時,公司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在今年8月完成數億元 A++輪融資。

談及中美具身智能產業的發展差異,馬麟認為,美國發展具身智能的優勢在于,人才儲備足夠多,同時在算法架構上有大量的突破創新。但具身智能機器人離不開硬件,中國有非常好的制造業和服務業基礎,在供應鏈、場景、數據、人才等方面具有優勢,為具身智能的發展提供很好的產業環境。

在商業化層面,美國的具身智能創業公司傾向于強調機器人進家庭的場景,這一方面是因為家庭場景有足夠大的想象空間,代表非常科幻、面向未來的人類夢想。另一方面,美元基金投資的經典邏輯也是希望投資足夠大的機會。

中國具身智能創業公司會更加現實,大家一方面尋找“沿途下蛋”的機會,在簡單場景先形成商業化落地。另一方面,中國企業也有著面向未來通用大腦的遠大目標,并通過商業化帶來的現金流,助推其未來完成更大的技術飛躍。

“作為投資人,我們也將繼續關注具身智能的下一個技術進步節點。”馬麟說。2022年底時,ChatGPT的發布為行業帶來震撼。在具身智能領域,技術路徑還未完全收斂,未來存在技術飛躍的機會。對投資人來說,需要保持敏感性,對學術界、產業界所做的事情保持長期關注,為技術突破臨界點的到來做好準備。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 | 在线网站亚洲观看AV | 亚洲少妇一二三区视频 |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二三区 |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 亚洲男人aⅴ第一网站 |